无障碍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昌黎要闻

“1134”+“1234” 昌黎县奏响沿海强县交响曲

发布日期:2022年07月01日  来源:县政府办公室

字体:【  】 【打印】

628日,秦皇岛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 "加快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 系列昌黎县专场新闻发布会,昌黎县相关领导就如何谱写沿海强县魅力昌黎新篇章,全力助推秦皇岛市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建设进行了详细介绍。

近年来,昌黎县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倾力推进全域旅游,引领产业在绿水青山间转型升级,让久负盛名的花果之乡、鱼米之乡、文化之乡、旅游之乡、干红葡萄酒之乡更加熠熠生辉。

做好规划文章,谋篇布局绘蓝图

高起点定位。立足县域发展实际和基础,提出了实施 "坚持一个引领、明确一个对标、突出三个重点、强化四个保障" 的 "1134" 发展思路(坚持一个引领即坚持党建引领;明确一个对标即全面对标浙江;突出三个重点即持续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城市品质提升、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强化四个保障即突出抓好科技创新、民生事业、生态环保和应急管理),明确了实现 "一个跨越、两个赶超、三个突破、四个跃升" 的 "1234" 发展目标(一个跨越即全县经济综合实力进入全省30强;两个赶超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三个突破即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60亿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60%;四个跃升即全县科技创新、营商环境、城乡面貌、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实现新跃升),全力打造中国葡萄酒产业创新要素引领区、华北地区先进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环首都山海康养融合发展先行区和全省沿海经济带创新发展示范区。高标准规划。坚持以 "山海呼应、城乡交融、文旅融合、全域覆盖" 为方向,聘请知名专家团队和专业公司编制《昌黎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等规划,放大山、海、葡萄酒等核心优势效应,持续叫响 "东临碣石观沧海、绿水青山看昌黎" 品牌。高效率实施。建立 "18专班" 工作体系,出台《昌黎县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2022年工作要点》,细化形成18个方面工作目标和57项重点任务,实行项目化管理、台账化落实、清单化督办的推进机制。

做优服务文章,项目为王提能级

始终如一优环境。持续开展 "三包四帮六保五到位" 活动,落实领导干部 "五个一" 包联机制,先后制发《昌黎县重点项目建设升级加力行动实施方案》《昌黎县 "双招双引年、项目建设年、环境优化年" 活动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和项目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构建 "亲" "清" 政商关系。2021年以来,共协调解决行政审批、用地需求、政策扶持、环境保护等各类问题163个。全力以赴抓招商。以京津、长三角、珠三角为主战场,持续深化 "双招双引、五个一百" 活动,2022年以来接待客商20余批次,组织大型招商推介活动2场,先后与新农创公司、中建投等4家企业深入对接洽谈,新引进碳中和示范区(二期)项目、百阳生物中药健康食品生物研发转化中心项目等8个项目,合同引进资金18.58亿元。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赴浙江开展考察和招商推介工作,并揭牌成立河北昌黎杭州创新中心,全面对标浙江。千方百计保主体。研究出台了《关于稳定全县经济运行的若干措施》,从强化财税、金融、稳投资等十二个方面制定了70条细化措施,全力以赴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

做精产业文章,融合发展释动能

完美演绎 "旅游+红酒" 。依托葡萄种植历史和葡萄酒产业优势,聘请国际大师团队倾心设计,葡萄小镇、干红小镇呈现 "大手笔" 。葡萄小镇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河北省 "不得不访" 的十大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干红小镇多次入选河北省创建类特色小镇。连续举办22届葡萄酒节并成功发布昌黎·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指数, "碣石山产区" 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创新探索 "旅游+农业" 。精准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内涵,构建 "旅游+农业+文化" 发展新业态。成功引入北京恒观远方 "隐居乡里" 、北京 "爱石森渡" 品牌民宿入驻,加快带动传统民宿转型升级;积极探索 "旅游+农业+研学+购物" 的新模式,开发山水湾农业观光园、艺彩农业研学、稻米农业休闲文化生态园等特色旅游产品;伴随着农耕文化的深入挖掘和旅游经营思维的有效注入,逐步形成了嘉诚农业观光、特色品种种植、会务服务为一体的农旅文化综合业态和以佳朋皮毛动物培育、皮草展销为代表的现代商贸体系。深度融合 "旅游+康养" 。借势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契机,以 "空港园区健康制造" "黄金海岸医疗康养" "昌黎国际健康新城" 三大组团为依托,建设总投资230亿元的中关村生命园昌黎科创基地项目,打造环首都山海康养融合发展先行区及第四代 "生命健康产城融合示范基地" 。全力挖掘 "旅游+文化" 。依托五峰山红色资源优势,以红色历史为脉络,延伸大钊红色教育,创办大钊干部学院、爱国主义教育讲堂、红色教育展陈室,推动红色旅游精品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建设全省红色旅游新高地,打造全国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突出昌黎丰富的民俗文化,弘扬昌黎 "三歌一影" 传统文化,着力打造一批代表昌黎形象、具有昌黎文化特色、传播正能量的文化精品。强力打造 "旅游+钢铁" 。用 "旅游+" 思维推动钢铁企业传统观念向产学研游相融合发展转变,通过装备、工艺提标升级到绿色园林化工厂,建设钢铁博物馆、参观体验区、休闲游览区,探索出一条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谐共生的发展道路。目前,宏兴工业旅游景区创建项目全面启动,绿色钢铁小镇初具雏形,将实现旅游与钢铁的完美融合。

做强品质文章,擦亮名片塑形象

建设宜居城市综合体。按照 "中心辐射、三足鼎立、特色支撑、片区提升" 思路,有机融合昌黎文化底蕴,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启动学院路南延、龙祥山语和香槟庄园周边规划路等路网工程,滚动实施老旧小区、小街小巷、公共停车设施、园林绿化等改造项目,高标准通过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复检;严格 "以克论净" 标准,实行 "水洗机扫" 作业和18小时清扫保洁模式,城区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保洁率达到100%,成功创建省级洁净城市。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努力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积极推进 "昌黎葡萄" "昌黎皮毛" 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申报,促进农业产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五年提升行动,整体提升乡村硬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水平。铺就生态环境绿基底。全力打好 "蓝天、碧水、净土" 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细化落实控尘、控煤、控车、控排、控烧等举措,实施饮马河水环境治理系列工程,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2021PM2.5改善率全市第一,境内河流水质持续改善。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