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昌黎县委书记孙谓青到荒佃庄镇对弯针产业进行调研,为这一传统特色产业的持续发展问诊把脉,谋划未来蓝图。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辛昌亮陪同调研。
孙谓青先后走访了华杰缝纫机零件有限公司、金山缝制有限公司以及昊良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每到一处,孙谓青都深入生产一线,详细查看企业的生产流程、工艺细节,并与企业负责人进行深入细致的交流,全面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挑战,探寻企业未来的发展路径。
据了解,我县缝纫机零件加工产业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期,2000年,我县在后双坨村东规划了占地369亩的河北昌黎缝纫机工业园,并逐步形成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特色产业集群,2009年,我县荒佃庄镇被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命名为“中国缝纫机弯针之乡”。目前,荒佃庄镇有弯针企业72家、个体加工户几十家,吸纳从业人员4000多人。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及县区建设了几十家弯针加工及毛坯配套生产企业,产品涉及弯针、压角、针板、送布牙、链杆、直针等近 7000个品种。2023年,全镇缝纫机零件产业实现产值2亿元,税收1123万元。
随后,孙谓青与县科技工信局、荒佃庄镇主要负责同志,经开区分管同志以及弯针企业代表召开座谈会,就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土地空间、人才培养与引进、企业管理与整合、产业链延伸等十三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针对企业普遍面临的建设用地手续问题,孙谓青要求相关部门主动作为,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依法依规为企业解决土地难题,同时为企业的环评续办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服务,确保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够稳定、可持续地开展。对于产品同质化严重导致的企业内卷现象,孙谓青指出要引导企业树立差异化竞争理念,鼓励企业在产品设计、功能开发等方面大胆创新,精准对接不同客户群体的个性化需求,逐步摆脱低价竞争的困境,实现从 “量的扩张” 到 “质的提升” 的转变。在提升产业机械化、智能化转型方面,政府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项目。同时,还将积极组织各类行业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搭建企业间沟通合作的桥梁,促进经验分享与技术共享,推动整个弯针产业向现代化、高端化的目标大步迈进。
孙谓青强调,弯针产业作为我县的一张亮丽名片和特色产业集群,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全县上下要紧紧抓住这一产业优势,着力破解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通过持续创新和优化升级,为昌黎县的经济繁荣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推动弯针产业实现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