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昌黎要闻

“小村约”约出基层治理“新气象”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22日  来源:县政府办公室

字体:【  】 【打印】

乡村治,天下安。近年来,昌黎县靖安镇南街村坚持以《村规民约》为抓手,通过年年修订、户户落实,让“小村约”成为基层治理的“大法宝”,探索出一条“制度育人、制度惠民、制度兴村”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一是年年修订,让村约“活”起来。南街村的《村规民约》并非一成不变。自2015年起,村里就建立了年度修订机制。每年通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网格员走访座谈等多种形式,广泛收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村规民约》紧跟时代发展、符合村情实际、反映村民心声。“今年新约定啥,咱们村民自己也能说上话!”一位正在参加意见征询会的村民高兴地说。2025年1月最新修订的版本,内容涵盖了行为规范、道德引领、福利待遇、约束措施等六大方面,使其真正成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行为准则。

二是党建引领,让执行“硬”起来。《村规民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南街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村“两委”干部率先垂范,公开庄严承诺:“一不图名、二不图利,决心改变家乡面貌,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他们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确保村级事务在阳光下运行,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同时,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厉行节约,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为《村规民约》中惠民条款的落实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村党支部书记张振伟深有体会:“《村规民约》的实施和完善,让我深刻认识到制度约束和依法管理的重要性。只要你把真心交给了群众,多为百姓办实事,群众就会从内心支持工作。”

三是移风易俗,让新风“吹”起来。针对以往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人情消费负担沉重等陈规陋习,新版《村规民约》作出了明确细致的规定:提倡节俭办婚事,反对攀比摆阔;村委会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提供音响、钩机、铲车等设备,供红、白喜事村民免费使用,避免村民请乐队、吹喇叭,铺张浪费;村“两委”帮助村民安葬家属,带头不参与宴请,减轻村民殡葬支出。同时,为鼓励村民将坟墓迁至规划的公墓,还设立了专项补贴。这些举措有效遏制了不良风气,减轻了村民负担,文明乡风愈发浓郁。

四是关爱帮扶,让民心“暖”起来。南街村的《村规民约》不仅注重“约束”,更凸显“关爱”。其中一些创新举措尤为引人注目:为确保村民有病不愁治,大病不返贫,为村民缴纳新农合参保费用;为30岁以上村民提供免费体检,特别设立大龄青年成家补贴,夫妻可享受10万元补贴,分5年发放。“这一规定响应国家号召,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同时又充分关爱到我们这些大龄青年。”“这些规定太暖心了,实实在在地帮我们解决了难题!” 村民们感慨道。这些人性化的条款,充分体现了村集体对村民的关怀,增强了凝聚力和向心力。

五是环境整治,让乡村“靓”起来。优美的环境是乡村文明的重要体现。《村规民约》将环境保护纳入其中,明确规定严禁在院内外焚烧垃圾、堆放粪便,实行门前卫生“三包”责任制。在结对企业的支持下,村里还建起了文体中心、人民公园、图书阅览室等设施,为村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活动空间,用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六是土地管理,让根基“稳起来”。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彻底拆除违章建筑,恢复地貌。土地全部集中流转,增加村民收入。严禁在口粮田拉沙、取土、埋坟或搞建筑。剩余土地由村集体统一经营管理,收益归全体村民享有。

如今,南街村通过一部行之有效的《村规民约》,成功实现了从“要我遵守”到“我要遵守”、从“硬性约束”到“自觉践行”、从“管理村民”到“服务村民”的深刻转变,“小村约”在广袤乡村发挥出“大效能”,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治理活力。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