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属地管理原则,全县林地、草地、自然保护地、湿地、公园、城乡绿化等林业园林资源全部纳入林长制体系。一是落实森林防火行业职责。明确经营主体对景区的防火主体责任,重点有林乡镇属地防火责任。县乡村三级林长与协作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密织以128名护林员为机动巡逻力量、31个防火检查站为前哨和关口的碣石山片区自然保护地网格化防火网,实现职能转隶以来人员零伤亡、森林火灾零发生、卫星热点零出现。二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效果明显。每年完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积约12万亩,未发生重大林业生物疫情。作为国家级中心测报点,病虫害测报工作多年来保持全省优秀、全市领先位次。三是资源保护成效明显。严格实施征占用林地、林木采伐监管,规范天然林、公益林、森林抚育管理。持续保持打击野生动植物等涉林违法行为高压态势,森林督查等涉林图斑核查工作保持“查、立、结”率三个百分百。唯一以地域名称命名的河北梨,集中管护区内植株1000余棵,濒危物种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