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乡镇动态

前北庄村:家家捧起“金苹果”

发布日期:2012年05月18日  来源:县政府办公室

字体:【  】 【打印】

"自从苹果大规模种植以来,大家的收入几乎是翻着番的往上涨,苹果真正是大家的致富果啊。" 前北庄村村支书王文喜高兴地说。
  据了解,前北庄位于泥井镇西部,近年来该村大力发展苹果规模种植和合作化管理,带动本村及邻村群众走上了致富路。该村80年代初开始种植果树,最开始种植的是红富士等一些老品种,虽能见到一点效益,但随着各地红富士的大规模种植,该村小范围的种植已无优势。通过探索,该村确定了大规模发展新品种果业的思路,当听说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研究出了适应本地气候的新品种--- "昌红" 后,他们积极引进了此品种,并引导村民扩大种植面积。通过几年的发展,该村现已成为以 "昌红" 为主、多品种发展的特色 "苹果村" 。近百户苹果种植户种植的1000多亩地的苹果,年总产量达到1000万斤以上,亩收入达万元以上。
  王广喜向记者介绍,为了让村民的苹果能有一个好销路,该村于2008年成立了昌黎县泥井镇东红果品专业合作社,第二年又为村内的苹果注册了商标,更好的促进了苹果产业的发展。 "以前苹果收获的季节是我们又盼望又发愁的季节,因为要忙着采摘苹果,又要四处联系客商,有时还得自己拉着苹果去指定的地点交货。自从成立合作社并注册商标后,品牌打出去了,村民再也不用发愁了,到了收获季节,北京、天津、东北等地的客商直接来到我们村头收购,省时又省力,而且收购价是我们统一协商的,有时比单独卖的价钱还高一些呢。" 该村合作社社长王立成笑着对记者说。
  闲聊中王广喜告诉记者,以前村里种植的多为小麦、玉米,村民一年下来收入不了多少钱,现在每个苹果种植户都有10来万的收入,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而且在种植过程中该村还吸纳了附近村庄2万余个劳动力,本村致富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村的发展。
  前北庄村的苹果现已走上了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的道路。王广喜说,在稳步推进苹果产业的同时,该村正积极谋划向旅游乡村转变。着重发展乡村采摘游,实现苹果种植由单一向多元模式的转变,已成为该村新的奋斗目标。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