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培育 "产业型" 农民。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扶植无公害蔬菜、草莓、苗木等特色产业,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基地建设,鼓励农民通过产业化经营增产增效。
二是培育 "加工型" 农民。依托传统工艺优势,引导农户利用庭院发展帽业制造、扫帚编制、香油生产、副食加工等产业,强化诚信经营,注重品质保障,拓宽增收渠道。
三是培育 "经纪型" 农民。利用蔬菜、果品等资源优势,引导农民从事收购、运输、销售等活动;开设网络营销培训课程,加大特色产品网上推广力度,实现产品在线交易。
四是培育 "非农型" 农民。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强劳动技能、服务礼仪等培训,发展进城打工、企业雇工、外出务工等劳务模式,通过劳务获取报酬实现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