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乡镇动态

龙家店镇“村晚”迎新春 文润乡村大舞台

发布日期:2025年01月24日  来源:龙家店镇

字体:【  】 【打印】

一场“村晚”,汇聚着乡村年味儿的“烟火气”,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呈现方式,把文化送到百姓身边、让文化走进群众心间,为百姓呈上了一场年味儿浓郁、特色鲜明的文化盛宴,让广大群众过足“文化瘾”,深深沉醉于龙家店镇的文艺年味儿中。

突出“原”味,传承本土文化

诞生于元代的昌黎地秧歌,穿越时空,从古代走到现代,历经千年的沧桑巨变,至今仍生机勃勃、活力四射。 昌黎地秧歌就活在昌黎人的生活中,是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昌黎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不断满足昌黎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今天,昌黎人仍然爱扭秧歌、爱看秧歌,正如民间流传的“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都会扭一扭”。昌黎地秧歌的演员们身穿鲜艳服装,伴随着响亮的唢呐、铿锵的大鼓、律动的节奏,大家变换着秧歌队形和花样,他们诙谐的表情、娴熟的动作和高超的技艺,舞出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向上的精神面貌,围观的人群被欢快的氛围带动,不时发出热烈掌声和叫好声,展现了昌黎地秧歌的独特魅力。演员们尽情地扭、转、跳,尽情展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路过的老人小孩、开车的年轻人纷纷停下脚步,欣赏演出,有的小朋友也跟着扭起了秧歌。精彩的大秧歌也引来周边村民驻足观看,有的拿着小垫,有的带着小凳子,整个广场热闹非凡。随着周边村子的村民也参与其中,秧歌队伍不断壮大,大家共享欢乐。

融入“新”味,丰富节目形式

在活动策划中引入更多新元素,让“村晚”观念理念革新、时代性现代性得以提升,探索“村晚”的更多可能。此次“村晚”,龙家店镇加强了部门之间的联动,将惠民政策和法律宣传编入评书、朗诵、小品中,在文化活动中软植入“宪法宣誓”“房企宣传”等,引导更多年轻人回到村庄,参与到“村晚”中来,参与到乡村文化振兴中来。开场舞《大秧歌》拉开了文艺演出的序幕,女声独唱《最美的人》、现代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舞蹈《共圆中国梦》、评书《义薄云天》等多个精彩纷呈的节目轮番上阵,吸引了众多村民前来观看。震撼人心的音乐,整齐划一的舞步、丰富多彩的节目,把现场观众带入了喜迎新春的热闹氛围中。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宣传推介平台的探索取得良好成效,让文化为中心工作发声,真正实现文化赋能,推进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抓住“本”味,凸显群众主体

基层中有最丰富最生动的实践,群众中蕴藏着智慧和力量。人们喜爱“村晚”的理由,离不开可以参与其中、收获快乐,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台前幕后的主角都是群众,让每台“村晚”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个性,都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元素,真正做到了村民们有力出力,凝心聚力办好“村晚”。从村“两委”干部徐锦星、和爱茹带头表演歌曲、演讲等节目,一石激起千层浪,村民们纷纷响应;村民方圆主动参与“村晚”筹备,加班加点创排节目、剪辑音乐;在外乡贤得知村里办“村晚”,一趟趟往回跑只为做好艺术指导……正是这种以群众为主体,通过群众的自发性和独特性,让“村晚”的意义不只是一场演出。

从送文化到“种”文化,老百姓从当观众到当主角,文艺的种子扎在了基层,长在了老百姓的心里。通过挖掘和传承镇域独特的文化遗产、策划并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村民们深刻体验到昌黎文化的独特韵味。多样的活动带动全体村民投身于文化建设之中,让每一个村民都成为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共同谱写龙家店镇文化的崭新篇章。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