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昌黎县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昌政〔2010〕90号
各镇乡人民政府,各区管委,昌黎镇各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相关部门:
《昌黎县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一○年十一月九日
昌黎县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我县的蔬菜产业始终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和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不断扩大蔬菜生产规模,努力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实现了四季生产、周年供应,成为了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农村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为县域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为进一步加强蔬菜产业建设,促进蔬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经县政府研究,结合昌黎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调整农业结构为核心,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动设施蔬菜发展为重点,本着“抓基地、扩规模,抓市场、促销路,抓质量、保安全”的原则,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科技支撑,健全和完善市场及服务体系,不断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认证和蔬菜龙头企业建设,全面提升蔬菜标准化生产水平,努力实现蔬菜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目标
按照科学合理、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方针,到2015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达到4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26万亩,日光温室15万亩,大棚11万亩;蔬菜生产的商品化率提高到95%以上;蔬菜自给率提高到98%左右;培育具有一定规模的蔬菜加工及出口企业6家;建成蔬菜批发市场9个;建立一支2000人的经纪人队伍。2010年秋冬季,力争发展设施蔬菜面积11500亩,其中日光温室4912亩,大棚3560亩。
三、鼓励政策
2010年,县财政专门安排了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发展设施蔬菜及现代农业建设。其中,200万元用于支持日光温室建设,重点扶持嘉诚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新品种展示区和育苗室建设及有关乡镇新建面积超100亩的蔬菜日光温室建设 ;100万元用于支持蔬菜种植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100万元用于支持蔬菜(农产品)市场建设,重点扶持新集蔬菜批发市场,马坨店蔬菜批发市场建设 ;50万元用于支持蔬菜检测服务体系建设,在新集蔬菜批发市场建设一个高标准蔬菜检测化验室;50万元用于新品种引进,技术培训等。具体补贴范围及标准为:
(一)对今年秋冬季新建的高标准半地下钢筋结构温室,每亩(净面积)补贴3000元;竹木结构温室每亩(净面积)补贴2000元。
(二)对2010年由乡镇、村出资建设用于发展设施农业的水、电、路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项目,给予一定的补贴。
(三)对2010年新建及改扩建的蔬菜(农产品)市场,给予一定的补贴
(四)对2010年蔬菜龙头企业新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项目,除给予技术帮助指导外,给予一定的补贴。
四、相关要求
(一)设施蔬菜规模方面。以村为单位 ,日光温室必须要成方连片,形成一定规模,日光温室的建设规模不得小于100亩,否则不予补贴;对蔬菜发展比较缓慢的乡镇、村可以适当放宽奖励政策,对建设大规模(200亩以上)棚室的个人或企业,在资金、技术、政策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二)项目验收方面。由财政局、农业局、监察局组成联合验收小组,对各乡镇上报的任务目标完成情况进行验收。
(三)资金发放方面。验收合格后,对于设施蔬菜发展好的乡镇、村,按等级给予1-5万元的奖励。由财政局、农业局深入到各乡镇,逐村逐户发放奖励。同时,各相关单位要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审计制度,确保设施蔬菜建设项目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运作。县监察局对资金使用全过程进行监管,做到专款专用,确保项目建设的质量。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确保我县蔬菜产业快速发展,县政府成立由分管县长为组长的设施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农业局、财政局、水务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全面组织协调我县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工作。各乡镇要把发展设施蔬菜产业列入议事日程,成立相应组织,落实专门机构、人员,制定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狠抓落实。要明确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制定出工作的具体方案和时间进度表,县里将不定期调度工作的开展情况,将工作整体推进。
(二)加强宣传引导,实施典型带动。要选择培育一批发展蔬菜的好典型,广泛宣传推广;要以示范村、标准园、科技园区为依托,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引领现代蔬菜产业发展。各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开辟专栏大力宣传发展蔬菜产业的重要意义,宣传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和先进适用的种植技术、种植模式,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三)大力开展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发挥农业局专业技术人员优势,通过举办技术讲座,开办技术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等形式,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宣传普及无公害蔬菜生产管理等知识,提高菜农生产、经营、销售等技能。
(四)加大销售服务,拓宽销售市场。充分发挥蔬菜协会和经纪人的作用,加强产前、产中、产后一系列服务的工作力度,完善专业蔬菜批发市场和加工出口企业的建设,延伸蔬菜产业链条。在巩固京津、东北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江南和俄罗斯、东南亚市场,使我县蔬菜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均占有一席之地。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