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手机版

昌黎县人民政府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实施意见

发布日期:2017年06月21日  来源:县政府办公室

字体:【  】 【打印】

各镇乡人民政府,各区管委,昌黎镇各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有关部门:

为规范政府行为,防止出台排除、限制竞争的政策措施,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我县市场经济的公平有序健康发展,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政策依据及总体要求

(一)政策依据:各相关部门要以《国务院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34号)《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实施意见》(冀政发〔201642号)和《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实施意见》(秦政发〔201716号)为法定依据,内定审查机构,制定审查人员,细化审查流程,明确审查对象和审查内容,确保自我审查严格对照规定标准,留有书面审查痕迹,可查可追溯,使我县审查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二)总体要求:按照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要求,确保政府相关行为符合公平竞争和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激发市场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着力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市场环境,促进我县经济实现新驱动和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尊重市场,竞争优先。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坚持着力转变政府职能,以促进和保护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为重点,深入推进政府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树立竞争意识,最大限度减少对微观经济的干预,激发市场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二)立足全局,着眼长远。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着力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消除市场壁垒,促进商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动。增强市场创新动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三)分步实施,统筹推进。从我县实际出发,统筹协调发展、经济转型等多种需要,研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在规范增量政策公平竞争审查的同时,坚持分类处理,不溯及既往,逐步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存量政策。

(四)依法审查,强化监督。公平竞争审查,坚持把自我审查和外部监督结合起来,通过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第三方评估等多种方式,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加大宣传和信息公开力度,逐步健全公平竞争审查的保障机制。

三、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内容

(一)审查范围:我县内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下统称政策制定机关)制定市场准入、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经营行为规范、资质标准等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均应在起草过程中严格对照审查标准开展自我审查,并最终形成书面审查意见。未进行公平竞争审查的,不予出台或者不得提交审议。

(二)审查方式:政策制定机关在政策措施制定过程中,要严格对照审查标准进行自我审查。经审查认为不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可以实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应当不予出台,或调整至符合相关要求后出台。没有进行公平竞争审查的,不得出台。制定政策措施等相关文件及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应当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或者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按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必须组织听证的,应当在听证中增加公平竞争审查内容。政策制定机关应当作出公平竞争审查报告,公开公平竞争审查结果,有关政策措施出台后,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向社会公开。

(三)审查标准:各相关部门要从维护我县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角度,按照以下标准进行审查:

1.市场准入和退出审查标准。

1)不得设置不合理和歧视性的准入和退出条件;

2)公布特许经营权目录清单,且未经公平竞争,不得授予经营者特许经营权;

3)不得限定经营、购买、使用特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

4)不得设置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审批或者事前备案程序;

5)不得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设置审批程序。

2.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审查标准。

1)不得对外地和进口商品、服务实行歧视性价格和歧视性补贴政策;

2)不得限制外地和进口商品、服务进入本地市场或者阻碍本地商品运出、服务输出;

3)不得排斥或者限制外地经营者参加本地招标投标活动;

4)不得排斥、限制或者强制外地经营者在本地投资或者设立分支机构;

5)不得对外地经营者在本地的投资或者设立的分支机构实行歧视性待遇,侵害其合法权益。

3.影响生产经营成本审查标准。

1)不得违法给予特定经营者优惠政策;

2)安排财政支出一般不得与企业缴纳的税收或非税收入挂钩;

3)不得违法免除特定经营者需要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

4)不得在法律规定之外要求经营者提供或者扣留经营者各类保证金。

4.影响生产经营行为审查标准。

1)不得强制经营者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规定的垄断行为;

2)不得违法披露或者要求经营者披露生产经营敏感信息,为经营者从事垄断行为提供便利条件;

3)不得超越定价权限进行政府定价;

4)不得违法干预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

没有法律、法规依据,各区、各部门不得制定减损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政策措施;不得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制定含有排除、限制竞争内容的政策措施。

5.例外规定。属于下列情形的政策措施,如果具有排除和限制竞争的效果,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可以实施:

1)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文化安全或者涉及国防建设的;

2)为实现扶贫开发、救灾救助等社会保障目的的;

3)为实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社会公共利益的;

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政策制定机关应当说明相关政策措施对实现政策目的必要性,并明确实施期限。实施期限到限或未达到预期效果的政策措施,应当及时停止执行或者进行调整。

四、有序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昌黎县公平竞争审查联席会议制度,指导全县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工作,研究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县公平竞争审查联席会议由县政府主管物价工作的副县长担任召集人,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县物价局局长为副召集人,县法制办、县商务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县物价局,承担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落实联席会议的有关决定,督促指导各部门开展公平竞争审查,接受对违反公平竞争审查规定的举报办理,组织宣传培训、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推动信息公开发布,及时总结成效和经验,推进审查制度不断完善。

各部门同步建立公平竞争审查相应机制,负责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对照审查标准开展自我审查和清理政策措施文件,推进本部门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并将工作情况和遇到的困难、重大问题及时向县公平竞争审查联席会议报告,同时,县联席会议办公室要将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秦皇岛市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联席会议报告。

(二)明确审查职责。201711日起,各部门在有关政策措施制定过程中实行公平竞争自我审查。以县政府(办公室)名义出台的政策措施等相关文件,由文件起草牵头部门在文件起草过程中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形成审查报告与文件一并提交昌黎县人民政府审议。以多个部门名义联合制定出台的政策措施等相关文件,由牵头部门负责公平竞争自我审查工作,将审查报告与文件一并送至其他部门会签。以单独部门名义出台的政策措施等相关文件,由政策制定机关开展自我审查。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公平竞争审查具体措施和办法。未经过公平竞争审查的政策措施等相关文件,一律不得出台。

(三)开展自查清理。按照 "谁制定、谁清理" 的原则,各部门要对照公平竞争审查标准,对现行政策措施等相关文件区分不同情况开展自查,有序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其中,对市场主体反应比较强烈、问题暴露比较集中、影响比较突出的规定和做法,要尽快予以废止;对以合同协议等形式给予企业的优惠政策,以及部分立即终止会带来重大影响的政策措施,要设置过渡期,留出必要的缓冲空间;对已兑现的优惠政策,不溯及既往。各部门应当将清理情况按要求及时向社会公开。

(四)定期评估完善。对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后出台的政策措施,各部门应当就其是否存在影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情况,每年至少开展1次集中评估。经评估认为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应当依法尽快废止或者修改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定期评估鼓励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评估报告应当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评估流程、评估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

五、完善公平竞争审查保障措施

(一)健全竞争机制。各部门要严格按照确立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措施,及时研究新经济领域市场监管问题,不断完善市场竞争规则,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二)完善守信机制。进一步加强政府信用体系建设,严格履行政府向社会作出的承诺,健全政务诚信约束和问责机制,把政务履约和守诺服务纳入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政务和行政承诺考核制度。进一步推广重大决策事项公示和听证制度,拓宽公众参与政府决策的渠道,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社会监督和约束。  

(三)强化执法监督。对涉嫌违反公平竞争审查标准的政策措施,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有关部门要及时予以处理;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反垄断执法机构要依法调查核实,并向有关上级机关提出处理建议。案件情况和处理建议要向社会公开。政策制定机关要及时纠正排除和限制竞争的政策措施,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四)加强培训宣传。县发改局、法制办、商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公平竞争审查政策业务培训,加强政策解读,通过县内主要媒体对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进行集中宣传,普及公平竞争文化,增强全社会对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认识和理解,为公平竞争审查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工作环境。

(五)强化责任追究。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考评、督查和责任追究制度,对未进行公平竞争审查或者违反公平竞争审查标准出台政策措施,以及不清理、不纠正存量政策措施的政策制定机关,有关部门依法查实后要做出严肃处理。对涉嫌违反公平竞争审查标准的政策措施,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有关部门要及时予以受理查处,对失职渎职等需要追究有关人员党纪政纪责任的,要及时将有关情况移送纪检监察机关。

昌黎县人民政府

2017614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