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手机版

昌黎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昌黎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8年07月16日  来源:县农业农村局

字体:【  】 【打印】

各镇乡人民政府,各区管委,县政府各有关部门:
现将《昌黎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昌黎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
计划联席会议领导小组
2018年7月13日

昌黎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方案
根据省、市、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总体安排,进一步优化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厚植发展新优势,推动质量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科技农业落地见效,保障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顺利实施,制定本方案。
一、 主要推进举措
(一)进一步做大特色农业
1.打造绿色优质农产品。围绕毛皮、蔬菜、葡萄、苹果、桃扇贝等特色产业,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知名度高、竞争力强的绿色优质农产品。通过实施 "农业+园区" 、 "农业+合作社" 、 "农业+休闲" 等发展模式,落实标准生产、强化品牌注册、重点项目建设等措施,提高比较效益绿色优质农产品全部实现按标生产,并通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或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初加工率达到70%,30%以上的产品销往高端市场。到2020年力争形成一批集成绿色生态防控、农业节水、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有机肥替代化肥等关键技术于一体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和优质农产品品牌,全县果品面积稳定在15万亩,产量达到24万吨,产值达到9个亿;无公害蔬菜播种面积达到3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15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脱毒种薯普及率达到100%;花生播种面积稳定在25万亩左右,其中高油酸花生达到10万亩以上;海湾扇贝养殖面积稳定在3万公顷,筏式养殖平均单产达到8000千克/公顷,养殖产量达到18万吨。
2.大力发展农旅融合产业牢牢把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中心任务,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以山林、田园、湖泊、溪流等自然景观资源为依托,以现代农业园区和休闲农业园区为载体,围绕 "绿色蔬菜、标准养殖、特色种植、精深加工、休闲观光、金融创新、科技孵化、产业融合、社会服务、智慧园区" 十大主题,打造田园综合体,把农产品变成旅游产品,把农田变成景区,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挖掘农业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文化价值,结合滨海旅游、健康养生、特色采摘等地方特色,重点建设一批设备完善、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海上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等。到2020年,全县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达到5家以上。
(二)进一步做精质量农业。
3.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为契机,坚持质量兴农,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建设,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 "三品一标" 认证,巩固提升一批原产地保护基地,重点打造一批有市场信誉度的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加快制订符合当地特色农产品生产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建立健全国家、行业、地方、企业四级标准体系;落实生产主体责任,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纳入标准化管理轨道。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检测体系、追溯体系、标准体系和社会共治体系,不断完善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严格实行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约谈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黑名单" 制度,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深入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畜禽标准化示范场、果蔬标准化示范区、水产健康养殖公建,引导农户按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生产。积极争创 "菜篮子" 大县、畜牧业绿色示范县、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到2020年全县绿色、无公害认证产品达到140个,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70%,地产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产品、 "三品一标" 产品全部实现质量可追溯。
(三)进一步做优绿色农业
4.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按照 "一控两减三基本" 的要求,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扎实推进农业清洁化生产、资源化利用和减量化投入。全面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推广有机肥、生物农药和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技术应用,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加强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一是推进清洁种植工程。强化种植业用肥管理,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玉米缓释肥料、腐殖酸肥料、生物有机肥料等,控制化肥使用量,着力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消除面源污染。强化绿色防控,推广悬挂杀虫灯、黄板诱杀农作物害虫法,建设绿色防控示范区,着力推进农药减量控害,扩大绿色防控规模,减少农药用量;二是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坚持以种带养、以养促种、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支持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推动畜禽粪污就地消纳、能量循环、综合利用,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建立秸秆收储运体系,推进农作物秸秆全量化高效利用;三是推进渔业资源保护工程。加快浅海养殖结构调整,减少扇贝养殖面积、降低密度,增加藻类养殖面积,大力推广贝藻间作、轮作养殖技术。大力发展生态高效渔业,推广工厂化养殖循环水技术,创建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场,带动海洋渔业产业结构调整,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修复水城生产环境。到2020年,亩均化肥施用量降低7%,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0%以上,亩均农药使用量降低6%,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85%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5%以上,海上扇贝养殖量控制在15万亩以下,实现零增长。
(四)进一步做响品牌农业
5.大力发展品牌农业。一是加强区域品牌建设。大力实施 "一县一品一园一牌" 培育计划,在壮大 "马芳营" 旱黄瓜区域品牌的基础,成立昌黎县草莓产业协会,申请打造草莓公共品牌。从种子入手,从示范基地抓起,以点成线、以线带面,最终形成具有文化底蕴、鲜明地域特色的区域公共品牌。同时,建立品牌持有者和生产者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明确区域公用品牌运营主体,强化授权使用和品牌管理,实现 "母子" 品牌协同发展。二是加强企业品牌建设。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提升企业品牌价值。鼓励企业开发高端产品,增强企业品牌科技含量。鼓励企业申报 "三品一标" 、名牌优质产品等。鼓励具有一定资源优势、产业规模和市场知名度的特色农产品率先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重点打造 "廖大姐" "山水湾" "格瑞茵" 蔬菜、 "一月一" 草莓、 "土妞" 鸡蛋农业品牌,在泥井满堂红大萝卜、刘台庄大米上注册新的品牌。三是加强品牌宣传管理。通过技术服务、技术培训和实施标准化生产,不断强化农民品牌意识。坚持优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加快构建品牌服务体系。建立品牌目录制度,开展品牌价值评估,发布品牌消费索引,实行动态管理。严厉打击品牌盗用、套用、滥用等行为,健全失信 "黑名单" 制度,切实保护品牌形象。到2020年,力争使农业品牌达到30个。
(五)进一步做强科技农业
6.完善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和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等科研院所、高校的联系,鼓励企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与高校、科研单位联合进行农业薄弱环节和关键技术的攻关,联合建立科技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支持生物肥料、生物农兽药、生物饲料生产。稳定和壮大农业技术服务队伍,健全和完善以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涉农企业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新型农业科技服务和推广体系。大力发展市场化农技推广服务主体,积极推行专家大院、农技服务超市、庄稼医院、专业服务公司等农业技术服务模式。到2020年,力争建成5家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8.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工程,组装配套关键技术,因地制宜推广农作物高效生产、畜禽健康养殖、果蔬提质增效、深耕施肥、微灌水肥一体化、病虫草害统防统治等先进适用技术。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支持科技人员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增值服务,分享成果权益;鼓励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创业兴农,到基层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农业科技服务水平。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千人培育计划,重点开展 "百名青年农场主" 培育行动、 "百名青年农业干部下基层" 活动,建立 "点对点" 帮扶制度,深入农村、扎根农业、服务农民,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 "三农" 工作队伍。到2020年,力争建立5个功能完备的科技示范园。
二、 保障措施
1.建立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协调推进机制。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牧局。各乡镇、相关部门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明确主管领导和牵头部门,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落实。二是建立台账管理制度。要将 "四个农业" 目标细化分解到每一年度,每年年初制定年度推进计划,将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分解到每一季度,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工作推进的时间表、路线图;对各项重点工作逐项制定推进措施,建立工作台账,行动态管理,确保实施进度和效果。三是建立调研调度制度。要及时召开现场会、调度会,及时总结推介成熟的典型做法,协调解决推进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推动落实。
2.加大资金投入。围绕 "四个农业" ,积极研究推动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形成,促进资本下乡和农业投入的持续增加。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认真研究国家、省、市农业投资方向、产业政策和重点领域,储备项目、精准施策、积极跑办、全力争取。大力推动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畜禽良种补贴向高品质农产品生产、农业绿色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等方向倾斜。研究推动金融机构为现代农业企业提供 "灵活、方便、安全" 的信贷服务,缓解涉农企业融资难问题。充分利用好农业产业化增信基金,通过市场化的方式,优先投资行业领军和创新型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投入,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
3.加强督导考核。建立月调度反馈、季督导通报、半年小结、年终考核制度。一是建立反馈报告制度。每月全县就工作推进情况开展一次调度。每月末各乡镇、各部门就调度情况上报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季度末,各牵头部门主要领导要召开季度分析会,集中研究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和下步举措,并汇总上报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半年,县领导小组集中组织一次督导检查或者现场观摩,督促工作落实。二是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对 "四个农业" 重点目标任务落实情况,县领导小组每季度通报一次任务落实情况。三是建立考核奖惩制度。每年末,逐级进行工作考核。对抓落实成绩突出的各乡镇、各部门通报表扬并在下年项目资金安排上予以倾斜,对落实不力、未完成任务、排名靠后的约谈问责。
4.推动工作落实。一是逐级开展培训。认真梳理汇总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组织专家团队,逐级开展培训,提高政策理解和执行能力。二是加强分类指导。对各各乡镇、各部门分类开展业务指导,结合不同区域、不同领域、不同主体实际,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产业和发展模式,明确时间节点,分批有序实施。三是强化典型引路。要积极组织在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实践成果,适时组织学习外县先进经验。
附件昌黎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考核办法(试行)


附件
昌黎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
考核办法(试行)
为认真落实省市县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决策部署,明确发展目标、强化工作举措、细化考核指标,建立责任明确、抓手载体可行、可检查督导、可评估考核、可问责问效的督导考核体系,实现一年打基础、两年有突破、三年见成效,加快推动 "四个农业" 发展,制订本考核办法。
一、考核对象
各镇乡人民政府,各区管委,县政府各有关部门。
二、考核依据
《昌黎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及推进方案。
三、考核内容
1.大力推进 "四个农业" 。以创新驱动为引领,推动科技农业发展。以清洁生产为重点,推动绿色农业发展。以价值提升为目标,推动品牌农业发展。以标准化生产为核心,推动质量农业发展。
2.组织推动措施。围绕推进 "四个农业" ,细化操作方案、建立工作机制、整合资金支持、加强督导考核。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党委或政府领导负责、农业部门牵头的专门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任务目标、年度计划。建立推进机制,制订可检查督导、可评估考核、可问责问效的具体考核办法,建立每月调度、每季督导通报、半年小结、年底考核的督导考核机制。制定配套支持政策,强化土地、科技、人才和信息等方面支持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投入,本级财政统筹安排,专门列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或 "四个农业" 的项目资金。
四、考核方法
(一)日常督导。县农牧局要研究制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做好责任分解和落实督导工作,每月上报进度情况。
(二)各镇乡、各部门考核。具体分自查自评、县级考核两个程序。县级参照市里考核指标体系与办法,每年1月中旬,进行集中考核,根据考核得分情况提出综合考核与专项考核排名。
五、评分标准及档次划分
(一)评分标准。考核实行百分制,计分采取量化指标。 "四个农业" 综合考核,总分100分。其中:综合指标10分,科技农业15分,绿色农业15分,品牌农业20分,质量农业20分,组织推动20分。
(二)档次划分。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将考核结果报领导小组审议,根据综合考核和专项考核总得分情况,将各镇乡、各部门考核结果划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档次。
六、考核结果运用
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年度考核结果形成专项报告,经领导小组同意后提请县政府通报,并进行奖励或问责。
1.通报公布。经县政府同意,在政府门户网站、昌黎日报等主要新闻媒体上公布年度考核结果,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2.表彰激励。对年度考核突出的镇乡、部门,提请县政府予以通报表彰。加强与组织部门绩效考核的联动运用,及时将年度考核结果通报组织部门,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参考。
3.政策激励。年度考核突出镇乡、部门,在项目资金安排上予以优先支持;在农业项目建设用地、农业产业化增信基金等要素资源供给方面予以优先保障。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工作重视不够、未能完成工作计划任务、年度考核排名靠后的,在下一年度项目、资金安排上予以扣减。
4.约谈问责。对年度考核结果较差的镇乡、部门,限期提出整改措施,整改工作完成情况及时报县领导小组;县领导小组提请县政府领导对相关主要负责人或相关负责人进行约谈问责。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四个农业" 综合
考核指标

内容
项目
赋分标准
分值
权重
评价部门











综合指标
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及增速(2分)
10
县统计调查队
2.农业增加值增长率(%)(2分)
3.多种经营种植面积占比(2分)
4.农林牧渔业商品率(%)(2分)
5.
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2分)
县统计局
科技农业
1.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3分)
2.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3分)
3.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3分)
4.省级及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面积占比(3分)
5.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数量(3分)
15

县农牧局
县林业中心
县科技局
绿色农业
1.农业灌溉用水量降低率(%)(3分)
2.亩均化肥施用量降低率(%)(2分)
3.亩均农药使用量降低率(%)(2分)
4.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2分)
5.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2分)
6.农膜回收率(%)(2分)
7.森林覆盖率(%)(2分)
15
县农业局
县林业中心
县水务局
品牌农业
1.区域公用品牌注册数量增长率(%) (5分)
2.省级及以上农产品品牌增长率(%)(5分)
3.年销售额超亿元的品牌农产品企业增长率(%)(5分)
4.品牌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额增长率(%)(5分)
20
县委农工委
县农牧局
县林业中心
县商务局
质量农业
1.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5分)
2.农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5分)
3.质量安全县创建比例(5分)
3.农产品 "三品一标" 认证增长率(%)(5分)
20
县农牧局
县林业中心
组织推动
1.加强组织领导(5分)
2.建立推进机制(5分)
3.配套支持政策(5分)
4.财政资金投入(5分)
20
县农牧局
县林业中心
合计
100

【注】综合指标为省委确定的考核全省农业发展的重要指标。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分项考核指标

项目
加分标准
分值
评价部门



打造绿色优质农产品

1.
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3分)
1个加1分,最高得分为3分。
2.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分)
1个加0.2分,最高得分为2分。
5
县农牧局
县林业中心
打造农业领军品牌
1.知名区域公用品牌(2分)
1个加0.5分,最高得分为2分。
2.国家级品牌(中国质量奖、中华老字号等)(2分)
1个加1分,最高得分为3分。
3.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或地理标志认证(1分)
1个加0.2分,最高得分为1分。
5
县委农工委
县农牧局
县林业中心
打造现代农业精品园区
1.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分)
1个加1分,最高得分为3分。
2.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2分)
1个加1分,最高得分为2分。
5
县农牧局
县科技局
打造
创新型农业企业

1.
自建或者合作建设国家级研发中心、工程中心、院士工作站(2分)
1个加1分,最高得分为2分。
2.专利和标准(1分)
1个加0.5分,最高得分为1分。
3.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数量(2分)
1个加0.5分,最高得分为2分。
5
县农牧局
县市场监管局
县科技局
合计
20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