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计划规划  >  计划

关于昌黎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日期:2005年03月08日  来源:县发改局

字体:【  】 【打印】


―2005年3月8日在昌黎县第十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发展计划局局长 夏友军


各位代表:

我受县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我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及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计划执行情况

2004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和清理整顿的一年,也是全县各级各部门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及县政协民主监督下,积极进取、真抓实干的一年。通过在调控中寻机遇,在整顿中求发展,使全县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均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

(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结构得到优化

全县生产总值完成55.2亿元,为计划的100.3%,同比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4.6亿元,同比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4.1亿元,同比增长19.8%;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6.5亿元,同比增长11%。全县生产总值内部结构趋于合理,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9.8:40.8:29.4调整到 26.5:43.6:29.9,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进一步增大,反映出全县的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部财政总收入完成3.52亿元,为计划的108.4%,同比增长15.8%;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8.2亿元,同比增长10%;

农民人均纯收入3517元,同比增长6%;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923元,同比增长10.2%。

(二)项目建设进展较好,招商引资成绩显著

全县共实施100 万元以上项目174个,项目总投资25.9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1.4亿元。其中,1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38个,项目总投资24.3亿元,完成投资69880万元。新增外商投资项目3家,引进县外企业36家,实际到位外资1314万美元,为计划的131.4%,同比增长 29.5%;实际引进内资完成31140万元,为计划的116.2%。一般贸易和三资企业出口创汇1621万美元,为计划的102.6%。

(三)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优化,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11.3亿元,实际完成113580万元,为计划的101%,同比增长17.4%。其中:建设与改造投资27410万元,城镇集体投资2000万元,房地产开发投资7050万元,农村非农户投资46782万元,城镇个体私营投资5850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较大的基础设施项目有:团新线和蛇刘线公路改造工程、220千伏变电站工程、村村通油路工程、县城戏院街旧城改造工程和三期县城电网改造工程等。

(四)社会事业发展较快,人民生活不断提高

教育工作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了教育现代化水平,教育教改工作得到了较快进展,并以较高标准顺利通过了省普九验收。

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计划生育率为98.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25‰,较好地完成了人口控制指标,顺利通过了国家级优质服务先进县验收。

卫生事业深化了卫生院改制工作,完成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体系的前期准备工作,并完善了县、乡(镇)、村三级传染病防治网络。

科技、文化、民政、环保、司法、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了较好成绩,为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之,2004年全县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均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使经济运行仍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财政包袱沉重,地方财政收入不足,财源结构不合理;

二是规模以上工业总量小,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生产性投资不足,缺少大型工业项目,影响了经济总量的扩大和收入的增长速度;

三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竞争能力较差,农民增收缓慢;

四是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与加快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五是就业压力较大,社会保障制度需进一步增强和完善。

二、2005年计划安排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指标

2005年计划安排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城乡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努力创建和谐昌黎;全面加强公务员队伍和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水平,加快实现县域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2005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目标安排如下:

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3.5%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 5%,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20%,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

全部财政收入完成4.05亿元,增长15%;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6亿元,增长20%;

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000万美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20.05亿元,增长10%;

农民人均纯收入3690元,增长5%;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480元,增长8%;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下。

三、2005年的重点工作

(一)狠抓结构调整,促进优化升级

结构调整的重点是第二产业。因此,我们要把工业调整放在突出地位,以此拉动整个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工业调整要坚持改造、提高传统产业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相结合的原则,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立足特色,大力发展资源加工项目,特别是在粮油食品加工和葡萄酒加工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和优势,积极建设和扶持各行业加工骨干企业,以此带动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二是要放宽眼界,积极谋划电子、冶金、制药、机械制造、新型建材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外向度高的项目,向高科技产业进军。

农业调整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的方针,落实惠农政策,引导农民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手段,树立品牌意识,拓展市场,转移农村劳动力,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高效农业,突出抓好区域特色主导产业,积极发展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促进贸工农产业一体化进程。

第三产业调整要按照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宽领域、提高水平的要求,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旅游度假、休闲、娱乐、观光等方面做好文章。着力发挥我县商贸大县和交通便利的固有优势,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改造提高交通、旅游、商贸流通和餐饮服务等传统产业。适应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发展信息咨询、金融保险、社区服务等新兴产业。

(二)抓好项目建设,扩展经济总量

1、加强项目谋划和包装。积极谋划一批投资超千万、超亿元的大项目,特别是工业性生产项目。

2、优化项目发展环境。完善对项目建设的领办制、代办制和 "全程一站式" 服务机制,对重点项目实行领导承包制和政府督办制度,理顺外部环境,提高项目洽谈成功率、落地率、开工建设率和建成投产率。

3、积极扶持30家重点骨干企业,在上年工作的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继续加大对强势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他们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尤其抓好华夏公司新产品开发和顶大公司水果深加工项目,使其在产值、利税方面有大的增长。

(三)抓好招商引资,促进开发开放

一是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创新招商理念,改进招商方式,广辟招商渠道,在实行全员招商的基础上,实现政府招商、企业招商、以商招商互动共赢。搞好招商专业队伍建设,突出本地优势,重点围绕立县产业项目进行招商。在有选择地参加商贸洽谈会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团组小规模的招商活动,并积极开展委托招商、代理招商、网络招商。坚持 "以诚招商" ,营造 "亲商、安商、富商" 的氛围,努力创造具有强势竞争力的发展环境,切实把昌黎建成创业者的乐园。

二是推进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工作。要围绕特色产业建设园区,把园区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将南部工业园区、西部工业园区、后双坨工业园区、大蒲河工业园区、安龙工业园区做大做强,并积极谋划华夏工业园区的生态旅游项目。要切实兑现园区优惠政策,切实使园区成为成本洼地和投资高地。

(四)积极改善基础设施,促进城市化进程

要继续增加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我县旧城改造、城乡道路建设和小城镇建设。要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制定县域详规及水、电、热、气、通讯等工程管网的规划编制和现场确认。加快戏院街步行街的工程进度,争取年内完成,并实现商家入住。同时,积极谋划五期旧改,制定并完善汇文大街、碣阳大街等街道的改造方案,争取早日实施;要积极采取争取国债、引进外资和自筹资金的办法,加快地方道路建设及城市街道的改建、拓宽、美化工程,提高城市形象,带动经济发展。小城镇建设要积极探索运用经济手段,通过招商引资改造小城镇的新路子,加快列入规划的小城镇建设步伐。

(五)深化经济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事业

企业单位改革要做好扫尾工作,处理好企业改制遗留问题,确保职工安置,尽力把工作做细,加强完成改制企业的监督管理,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在此基础上,要勇于攻坚,积极解决困难,开创事业单位改革的新局面,以产权制度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为重点,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

财税体制改革,要推行和完善部门预算、集中支付运行机制,完善县乡两级财政体制。强化税收征管,堵塞漏洞,优化支出结构。

做好再就业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做好两个确保,抓好职工技能培训,落实下岗职工再就业政策,为职工提供生活保证,确保社会稳定。

(六)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进步

实施科教兴县战略,集中力量抓好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工作,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创新型企业,提高工农业产品的科技含量。教育工作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积极推进学校用人制度、农村综合教育办学模式等教育改革。积极争取国债资金与地方自筹相结合, 加大资金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卫生工作要以预防为主,加强三级医疗保健网络和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水平和质量,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加强各类传染病的防治和监控,切断其传播途径,提高全县人民防病能力和健康水平。

进一步发展文化、广播、体育、司法、计划生育、 环保、地震监测等各项社会事业,推动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总之,我们要在县委的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依法监督和民主监督下,积极动员全县人民齐心协力,与时俱进,攻坚克难,努力工作,为促进昌黎经济的新跨越,全面完成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而奋斗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