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受县政府委托,现将我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4年计划(草案)报告如下,请予以审议。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全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落实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和省市各项工作安排,积极适应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发展环境,主动应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深入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项目建设攻坚年、营商环境优化年”活动,不断推动经济活力持续释放,全力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一)经济发展趋稳向好。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61.2亿元,同比增长6.5%,完成目标任务;受企业效益下滑和减税降费等多重因素影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67亿元,同比下降19.7%,落后增长6.5%年度计划;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16亿元,同比增长8.8%,超目标任务1.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9.47亿元,同比增长11.2%,高于年度计划3.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7.45亿元,同比增长10.9%,超目标任务4.4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预计完成18.23亿元,同比下降5.74%,落后增长6.5%年度计划;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42742元、23716元,分别同比增长5.6%、6.8%。
(二)产业结构转型调优。坚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项目建设带动产业升级,逐步构建“333”现代产业体系。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安丰1450mm热轧等项目建成投产,宏兴铁路专用线开通运营,钢铁衍生的奥华玻璃项目投产达效,天创1450mm冷轧、吉泰板业二期等项目全速建设,钢铁产业实现拓展转型;东亚香誉红酒创新交易中心(一期)、龙灏酒庄、金士酒庄年产千吨马瑟兰干红葡萄酒项目建成,茅台酒厂迁建开工在即,葡萄酒产业美誉度不断提升;佳朋现代农业服务中心、皮毛市场商业楼投入运营,皮毛产业向创新发展模式转变。新兴产业迈出新步伐,新能源产业形成“风能+光伏+生物质+垃圾发电”新格局,已建成项目5个,装机容量333MW,可完成产值7亿元;总投资219.82亿元的华能光伏、金风风电等11个新能源项目有序推进,华能昌黎光伏、中电智慧光伏发电项目已实现部分并网发电,兴国绿色制氢储氢项目开工建设;通毅医疗器械生产、高通生物食药用真菌中试生产、新诺生物科技木酢液制取等项目已先后落户中关村生命产业园,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现代服务业实现新跃升,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落户昌黎,中关村生命园GMP标准化厂房(二期)主体封顶,嘉诚数字农业服务中心正式运营,空港保税仓库(一期)建成投用,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日趋丰富。
(三)园区和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深化经济开发区改革,扁平化管理体制及运作机制固化成型。有序推进空港园区双创路工程、日处理500吨污水处理站前期工作,全速建设国际裘皮城配套路网项目,不断提升园区综合配套水平。积极开展委托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组织中关村生命园昌黎科创基地招商推介会等大型招商推介10次,县领导带队开展“走出去”“请进来”小团组招商280余次,累计签约丰科国家级菌种研发中心及良种繁育转化平台、嘉诚农产品供应链等项目32个,合同引进资金451.01亿元,成功引入并注册央企子公司8家,在招商引资绩效考核中排名全市前列。始终将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全年安排市以上重点项目52项,总投资404.04亿元。其中,建设项目27个,总投资129.2亿元,全年完成投资63.9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0.96%;前期项目25项,总投资274.84亿元,8个项目提前纳统,完成投资约8.1亿元。
(四)城乡建设统筹发展。城市品质不断升级,沿海公路团林至秦唐界段改建工程基本完工,秦唐高速昌黎段、S318黄金海岸至迁西绕城段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交通路网结构持续优化;改造老旧小区27个、小街小巷10条、雨污分流管网25公里,新改建公园游园4座,西热东输供热工程投入运行,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节水型城市。充分发挥“保交楼、稳民生”专项借款资金效益,惠民园、和雅园、观沧海等楼盘顺利交付。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建设高标准农田3万亩,全县粮食播种面积77.2万亩,总产量35.8万吨,荒店庄镇和十里铺乡获评“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完成村庄绿化1500亩,打造省级和美乡村26个、美丽庭院2970户、精品庭院1327户,改造农村公路80公里,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五)节能环保持续推进。加大风电、生物质发电等清洁能源的供应和推广力度,逐步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重。打好结构节能、项目节能、管理节能组合拳。2023年,全县万元GDP能耗预计下降2.2%以上,规上工业企业煤炭消费量控制在462.65万吨以内,两项指标均完成上级目标任务。深化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集中开展工业企业精细化管控、扬尘污染专项治理、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清洁取暖以及重污染天气应对攻坚行动,安丰、宏兴、兴国、奥华四家企业成功创A,PM2.5平均浓度超额完成省市既定任务,优良天数在省经济发展绩效考核中排名第一。深化入海河流综合治理,22个傍河村庄生活污水治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等项目投产达效,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出水总氮浓度削减10%左右。全面净化土壤环境,全县坑塘和沟渠实行编号监管,黑臭水体动态清零。
(六)社会民生不断改善。民生支出全年达36.4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4.8%。高质量完成20项民生实事。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考强基上线率创历史新高,再续昌黎学子“清北梦”,高标准通过省教育督导评价并获评“成绩突出县”。“四医联动”改革持续深化,县医院宏兴康复综合楼主体完工,宏兴托育服务中心成功创建省级托育示范机构,大蒲河镇、靖安镇等8个乡镇获评省级卫生乡镇。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应纳尽纳,县集中供养中心试行公建民营新模式。文旅事业加快发展,“昌黎县红色葡萄酒文化体验游”被农业农村部评为2023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秋季)精品景点线路,成功举办“第三届河北民歌演唱大赛暨第三届昌黎民歌会”“多彩非遗、魅力村晚”等大型文旅活动,全年接待游客约483.7万人、同比增长292%,旅游总收入61.43亿元、同比增长476%。
(七)企业内涵不断丰富。安丰公司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安丰、宏兴两家公司在河北省民营企业100强位次继续前移;嘉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入选中国农业企业500强,嘉诚蔬菜种植合作社荣获全国500强优秀农民合作社;昌黎葡萄酒产业集群被列为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宏兴公司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宏兴、兴国公司被评为省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安丰、宏兴公司被评为省级节水型企业,兴昌纸业、顺先钢铁、冀东水泥等6家被评为市级节水型企业,兴国公司被评为专精特新示范企业。目前,全县共有专精特新企业14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75家、高新技术企业32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11家。
虽然我县经济和社会逐步趋稳向好发展,但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发展环境,仍存在诸多短板和不足。突出表现在:一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重工业占比偏高,农业产业链条较短,新型化、高端化服务业态较少,产业结构不够均衡;全县经济仍面临预期减弱、市场需求不足、企业效益下滑等诸多不利因素,稳定增长的基础尚不稳固。二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政增收空间持续收窄,民生、环保以及社会事业等刚性支出持续增加,“三保”压力不断加大,财政收支矛盾更加凸显。三是投资拉动作用减弱。受要素资源紧缺、投资减弱等影响,新开工项目不足,战略新兴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偏少,保持高速增长难度较大。四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创新发展能力有待提高。这些困难与不足,亟需在发展中加大力度逐步破解。
二、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参照省市指标,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本着惯性持续、承前启后、积极进取的原则,确定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6%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5%左右,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5%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左右,城镇新增就业8000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PM2.5平均浓度完成市定任务。
三、2024年重点工作
2024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必须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着力扭住扩大投资、产业转型、城乡建设、生态治理、社会民生等重点工作,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推动2024年各项工作争先创优、增比进位。
(一)抓好经济运行调度。一是全面落实好上级政策。中央提出,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对此,将进一步加大对政策的研究、解读与落实,结合县域产业现状及发展实际,灵活适度利用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精准有效对接企业,抓好政策落实,从生产要素保障、税收减免、财政扶持、创新能力等方面激励企业攻坚克难、释放潜能、创新发展。二是稳步做好调控监测。紧紧围绕预期目标,加强主要经济指标及辅助指标的分析研判,做到及时预警调整,确保各项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本着“补齐短板、内挖潜力、精准施策、提质增效”的原则,发挥好重点行业、龙头企业的经济稳定器作用,加强跟踪、监测、分析,精准施策,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梯次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聚力高质量、强竞争、可持续,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构建具有昌黎特色的“333”现代产业体系。一是抓好传统产业技改转型。金属材料产业持续推进吉泰板业二期、安丰1450mm热连轧卷板等项目建设,加速启动安丰公司新建冷轧生产线项目,全力开展昌港铁路前期工作,推动钢铁产业转型发展、绿色发展;葡萄酒产业力促金士1000吨高档葡萄酒项目投产,加快推进茅台1.8万吨葡萄酒、北京大运城堡葡萄酒庄等项目建设,为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皮毛产业加快推进皮草小镇、园区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推动宝格皮毛产业创新创业园区落地,促进皮毛产业提档升级;粮油食品加工业全力保证三力食品薯类淀粉加工项目建成,力促贝全水产冷冻食品及预制菜、美烨休闲食品和预制菜等项目开工建设,打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引擎。二是抓好新兴产业聚合汇集。新能源产业加速华能光伏、兴国绿色制氢储氢项目建设,推动180万千伏海上光伏试点以及蓝凯、华能、新天等风电项目开工建设;生命健康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确保中关村生命园内落地一批、投产一批新兴产业项目,促成GMP标准化厂房(二期)投入运营,培育形成新兴主体力量。三是抓好现代服务业扩能升级。文化旅游产业深入实施“旅游+”“+旅游”战略,不断健全公共服务、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文旅产业附加值;物流商贸业放大嘉诚公司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优势,重点谋划建设一批冷链物流项目,推动中关村生命园空港保税仓库(二期)、科创大厦项目开工建设,加快佳朋皮毛交易市场、嘉诚蔬菜批发市场提档升级,打造冀东现代商贸物流集聚中心;数字产业加速智慧昌黎项目进程,以数字化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步伐。
(三)有效发挥项目和投资拉动作用。坚持扩大有效投资不放松,以高质量项目建设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树牢市场观念。坚持向市场要活力、要资金、要效益,用好各项政策资金工具箱,全力争取、高效使用特别国债、超长期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各项资金,多渠道破解资金瓶颈问题,减缓县级财政投资压力。健全灵活高效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常态化向民间资本推介优质投资项目,广泛吸引带动社会资本参与服务重大项目建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二是狠抓招商引资。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承接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推动更多央企二三级子公司落户昌黎。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强力招商,着力吸引一批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三是扩大有效投资。滚动化管理重大项目库,做好项目建设服务保障,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项目梯次格局。以促落地、上项目、早投产为基本点,确保金风200MW风电、天创冷轧1450mm、秦唐高速等重点建设项目年内投产达效,推动180万海上光伏、安丰热连轧卷板、天创冷轧1450mm二期、蓝凯新能源等重量级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昌港铁路、拜尔共享储能电站、山东凯润100MW风电等储备项目转化,力促唐山博士德医用敷料生产、武汉海而特医疗器械康养水机等项目落地,扩充有效投资基本面;围绕城市棚户区改造、“大交通”、新基建、水利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分级分类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基建项目,蓄积充足发展后劲。
(四)全力启动消费市场。一是激活国内消费潜能。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的运营指导,建立完善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县域商业体系。积极申报商贸流通发展专项资金,着力推动便民市场和便民消费服务中心改造提升,谋划推进商业步行街、特色商业街、美食街建设,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探索民宿、餐饮、夜间文化等旅游消费模式,不断推出新型文旅产品,擦亮昌黎文旅品牌。持续完善电子商务网络,打造特色产品供应链,拓宽特色产业发展渠道。发挥财政补贴的乘数拉动效应,引导企业开展促销活动,增加商贸企业营业收入。搞好扶持与服务,积极培育规模型商贸物流企业。二是拓展利用国外市场。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对外展会的政策支持,进一步拓展对外宣传平台,扶持外贸企业做大做强,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加强海关、税务、外汇管理、银行和保险等部门的协调,积极鼓励企业自营进出口,大力培育外贸企业主体,及时提供海外市场信息,确保外贸企业海外利益。抓好重大外资项目落地,宣传落实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营造公平宽松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鼓励外资企业增资扩产。
(五)统筹推进城乡建设。一是完善升级城市功能。全力实施S318黄金海岸至迁西绕城段、学院路南延、碣石路等路网工程,进一步放大城市发展格局。有序推进五峰山路西侧、古塔、何家庄、渟泗涧、八里庄等重点片区改造项目,加快汇文片区、财神庙片区等遗留问题解决,实施老旧小区、小街小巷、雨污分流管网、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等新改建工程,加快智慧昌黎(一期)项目实施,推动城区展新颜。有序开展城市体检,深化城市容貌秩序整治和城区主次干道“网格化”管理,加强城市夜景亮点建设,打造“精品街道”。提升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持续巩固提升省级文明县城、省级洁净城市、省级卫生县城创建成果。二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严格落实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确保全县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稳中有增。持续放大昌黎“农”字号品牌和挂牌示范场辐射带动效应,推动标准化规模化养殖与水产健康养殖,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深化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产权交易规则,推行承包土地、林地经营权入股,推进农村宅基地流转、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以昌黎县乡村振兴基础设施(一期)项目为抓手,持续做好村庄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和硬化,有序实施农村公路和危桥改造,扎实推进和美乡村、美丽庭院及省级森林乡村创建,确保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六)持续抓好绿色低碳发展。一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推动大气水土综合治理,全面抓好工业污染治理、夏季臭氧攻坚、秸秆露天禁烧、高值热点消除、清洁取暖提质、路域环境整治等重点任务。严格落实“河湖长制”责任,细化实化工业企业排污监管、畜禽养殖规范管理、污水处理厂提质升级等工作,加快推进饮马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确保入海河流水质稳定达标。持续巩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能力,开展农村生态环境深度治理,确保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二是推进一批生态治理项目。持续推进机场快速路、L83省道、蛇刘线和205国道朱各庄段沿线生态修复、道路硬化、景观建设,进一步扮靓西部片区。推进滦河河口清理整治攻坚,高质高效完成清理退养工作。持续巩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成果,保证水资源均衡利用、持续供给。三是践行节能低碳发展。巩固安丰、宏兴、兴国等重点行业企业环保创A成效,加快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逐步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比重,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扎实推进海洋固碳、林业固碳项目,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七)倾力改善民生福祉。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围绕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高质高效实施一批百姓看得见、用得到的民生工程。一是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持续改善办学条件,适时启动六小扩建工程,力争昌黎一中新建综合楼投入使用。深化“四医联动”改革,推动县医院宏兴综合楼尽快交付使用,全面创建省级健康县区和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深入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化公共文化服务提质攻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二是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做好低保边缘家庭核查认定,试点推广农村孝老食堂助餐服务,加快综合性社会福利院开工建设,扩大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覆盖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加大根治欠薪专项执法力度,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保障工作。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持续开展社保扩面专项行动,加快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