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28日在昌黎县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昌黎县发展改革局局长 夏友军
各位代表:
我受县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我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及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6年计划执行情况
2006年,全县各级各部门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及县政协民主监督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 "五带兴昌,八业立县" 经济发展战略,积极抢抓扩权强县发展机遇,全县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均取得了巨大成就,圆满完成了 "十五" 计划的各项目标,并实现了 "十一五" 规划的开门红。
(一)经济发展速度日益加快,经济规模不断扩大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6.6亿元,同比增长15.5%。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27.5亿元、28.1亿元、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7%、13.4%、7.1%。
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5.21亿元,同比增长28.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7亿元,同比增长38.3%;
实际引进外资累计完成1602万美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00.1%;引进内资34100万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00.2%;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3亿元,同比增长14.1%;
农民人均纯收入4647元,同比增长25.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11元,同比增长10.9%。
(二)主导产业蓬勃发展,产业载体已具雏形
高效种植业在品牌农业的拉动下,区域化布局、产业化分工、专业化生产的格局初步形成。全县无公害蔬菜面积达34万亩,种植业实现产值13.4亿元。畜禽养殖业成为大农业新的增长点,开始走向园区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全县肉蛋奶总产量达10.1万吨,珍稀毛皮动物养殖量超过750万只,占全省同期养殖总量的31.7%,实现畜牧产值28.7亿元。海上养殖业品种不断丰富,全省海上养殖第一大县地位日益巩固。全县浅海滩涂养殖面积达31.5万亩,水产品总量达12.3万吨,全县海上各业实现总产值11.6亿元。干红酒酿造业初步形成了集酒葡萄栽培、葡萄酒酿造、相关产品配套、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培训中心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成为全省十强特色产业,销量已占国内市场近30%的份额。全县实现葡萄酒产量7.2万吨,实现产值13.5亿元,上缴税金1.9亿元,占全部财政收入的36%。食品加工业在行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玉米淀粉、膨化食品、甜玉米食品、粉丝、面粉等龙头经济实体基本形成。目前,全县食品加工企业已达1063家,年加工转化粮油80万吨,实现产值26.1亿元。冶金制造业坚持技改扩建并举,已成为县域工业的有力支撑。全行业共完成增加值7.5亿元,上缴税金1.5亿元。缝纫机零件加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已被列为全省十大特色产业集群之一。市场商贸业、旅游业等传统优势产业的规模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全县完成消费品零售总额15.3亿元,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实现总收入2.4亿元。
2006年, "河北昌黎工业园区" 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并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公告,现已入驻企业220余家,园区龙头已经形成。我们着力推进工业园区扩区工作,调整优化园区布局,合理进行功能分区,中部工业园、西部工业园、缝纫机工业园已具一定规模和雏形, "一区六园" 发展格局已经形成。
(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速,新型工业进一步发展
进一步强化了 "县域经济就是项目经济" 的意识,全力加快项目建设进程。全县共实施100万元以上项目267项,完成投资196466万元,同比增长49.9%。其中:1000万元以上项目67个,完成投资154161万元,比上年增长86.5%。经多方积极努力,宝利彩印、煤焦油深加工、华夏精品车间、秦棉搬迁、金士葡萄酒庄园、成品油储备库、全球木业木地板等超亿元大型工业项目均取得了较大进展,为全县项目建设注入了强大活力。
2006年,以建设工业强县为目标,努力培植以民营为主的骨干企业,工业生产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全县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已发展到80家。在骨干企业的拉动下,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4.5亿元,上缴税金3.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6%和20.7%。
(四)城乡建设进程明显加快,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
瞄准新的城市发展定位,认真组织了昌黎县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工作。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000多万元完成了地王大街的改造、维修工程和县内主要道路改造、村村通油路工程。谋划了龙家店镇第二期旧城改造,启动了靖安镇小城镇开发建设。完成了第二批46个文明生态村的创建工作。
(五)社会事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教育工作进一步推进学校布局调整。调整合并学校13所,改扩建、新建校舍2.1万平方米。全县基础教育得到了均衡、快速、健康的发展。
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重大进展,完成了靖安、安山、大蒲河3家中心卫生院的改扩建工程,认真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前期准备工作。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就业人员纳入医疗保险统筹体系。稳步推进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工作。全面实施了农村低保制度。
文化、体育、计生、广播电视、司法、民族宗教等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了很好成绩,为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较大贡献。
总之,2006年全县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均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经济运行仍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发展速度还不够快,经济总量仍不够大,特别是具有长期拉动作用的工业大项目还不够多;城乡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特别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础条件仍较薄弱,加快城市化进程任重道远;社会事业投入不足,发展滞后于需求;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不少,经济发展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
对上述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二、2007年计划安排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指标
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用足用好扩权县政策,深入实施 "五带兴昌、八业立县" 经济发展战略,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重点,着力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 "繁荣昌黎、和谐昌黎" ,努力建设河北沿海隆起带经济社会发展强县。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
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6%;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3%;
全部财政收入增长2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下。
三、2007年的重点工作
(一)全面加快对内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力度。
一是注重项目谋划、包装和储备工作。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市场投资走向和我县资源优势,认真谋划包装一批大型的重点项目,进一步充实县重点项目库。全年储备千万元以上项目已达300个以上,形成滚动发展、批次推进的项目建设强势。
二是加大在建和在谈项目的推进落实力度,争取早日达产达效。进一步落实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协调调度、信息通报、责任跟踪制度、考核奖惩等制度,推进宝利彩印项目、全球木业木地板项目、金士干红葡萄酒庄园项目、秦绵纱业项目、乾凯伟业成品油仓储项目、三九康牧乳制品项目及七里海综合开发项目等大项目的建设进程和落地实施,形成新的生产力。
三是积极做好项目推介招商工作,打造更加成熟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推进机制。要始终突出工业项目这个重点,搞好环渤海经济圈和环京津经济圈的近距离招商活动,加强与唐山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合作,有针对性地面向珠三角、长三角进行定向招商。进一步加大项目推介和招商攻势。
(二)全面抓好园区建设,打造项目建设和产业聚集的平台
以 "河北昌黎工业园区" 成为省级工业园为契机,坚持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高质量服务的原则,打造能够吸引高新技术产业和聚集大项目的优势。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继续完善 "一区六园" 发展模式,尝试 "园中园" 的开发建设模式。严格界定投资强度和建设周期,提高项目建设质量,保证重大项目优先入园。积极探索园区运行和管理新机制,创新工业园区建设模式,鼓励投资商参与园区开发,积极推进昌黎县冶金制造工业区、昌黎县重化工业区和昌黎县缝纫机工业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昌黎县缝纫机工业区得到省级审核认定,不断提高我县园区建设整体水平。
(三)坚持兴工强县战略,全面推动工业规模扩张和结构优化。
一是继续抓好现有骨干支柱工业企业的技改扩建。筛选一批成长性强、发展潜力大的重点骨干企业,研究落实专门的优惠政策,促其迅速壮大规模,提升水平。 全力支持华夏公司、玉龙集团、索坤集团、顶大公司、禄权公司等行业领先企业继续向行业龙头企业快速迈进,引导推动沿海木业公司、茅台集团及华瑞煤焦化工有限公司的二次创业,尽快培育一批县域经济的 "巨人" 型支柱产业。
二是不断壮大民营工业经济。推动民营经济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要围绕干红酒酿造、食品加工和冶金制造等县域特色主导产业,积极引导民营资本进行固定资产投入,不断培植规模型民营工业企业。提高民营经济的规模总量和科技含量。要培育建立民营经济行业协会,增强行业自律意识,规范民营经济经营行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民营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控制工业污染的排放。积极引导企业开展节能增效、资源综合利用工作。2007年,重点开展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专项治理整顿工作,严格控制工业污染排放。重点实施华瑞煤焦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工业废渣综合利用项目。
(四)以农民增收和居住环境改善为重点,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加快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进程。特别是要加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推动龙头企业上档升级,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农产品的转化增值。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搞好农产品品牌经营,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二是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文明生态村的创建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抓好第三批45个村的创建工作,打造文明生态走廊和文明生态乡镇。
三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积极拓展农村就业空间,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要发挥全省外派劳务基地县优势,积极向国内城市和境外开展劳务输出,发展壮大劳务经济。
(五)以旅游业和市场商贸业为重点,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一是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加快黄金海岸北区休疗院所的改造升级,积累建设资金,加快完善景区各项基础设施,加大旅游地产开发和旅游大项目建设,尽快具备会展经济和总部经济的能力。重点推进滑沙活动中心升级改造、七里海综合开发、碣石山整体开发等项目建设步伐,以大项目实施带动旅游业的上档升级。
二是促进市场商贸业全面繁荣。积极培植壮大皮毛交易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等特色市场。深入实施 "万村千乡" 市场工程,建设农村市场流通网络。结合县城改造,积极发展新的商业街区,加快构建现代市场商贸群落。
(六)全面抓好立县产业的集群化发展
结合昌黎产业实际,快上大项目、发展大产业、壮大产业集群。重点壮大干红酒、农产品加工、冶金建材、旅游、工业缝纫机生产等五大产业集群;重点培育装备制造、医药、化工等三大产业集群。突出抓住重大产业集群支撑项目、新的区域增长极和现有企业的上档升级三个重点。夯实电力、交通、运输、信息等基础产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两个基础。全力破解土地和资金两个制约瓶颈。
(七)全面推进城市化进程,以城市化引领昌黎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一是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工作。以北拓东扩为主线,加快新区规划建设。尽快完成北外环路、学院路、五峰山路等重点区域的规划,抓好城市新区的开发设计,打造城市新亮点。
二是强力推进城市开发建设步伐。抓紧谋划启动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建设。稳步实施旧城改造,重点完成仁意小区、工会礼堂、碣阳大街突出地段拆迁改造工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完整的路网管网体系。着重实施北外环路、民生路北段、学院路北段拆迁征地及道路建设工程,同时搞好小街小巷改造,完善各种配套设施。
三是切实加强城市综合管理。要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为切入点,建立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强客运站点建设,取消城区两个临时客运站点,规划建设新站点。对市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
四是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在继续抓好龙家店镇、刘台庄镇、泥井镇镇区建设的同时,年内实施靖安镇、安山镇的镇区改造工程。
(八)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促进和谐昌黎建设
全面开展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乡镇卫生院建设工作。严格落实 "两免一补" 政策,切实减轻农民子女上学负担。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城镇职工的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覆盖面。进一步完善城镇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制度。落实农村 "五保" 供养制度,完成团林、新集、靖安三所农村集中供养中心建设。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认真实施贾河、饮马河污染专项治理工程。
进一步发展文化、计生、广播电视、体育、司法、安全生产、民族宗教、地震监测等各项社会事业,推动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总之,2007年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速的关键一年,让我们在县委的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依法监督下,齐心协力,顽强拼搏,为促进昌黎经济社会的新跨越,建设沿海隆起带经济社会发展强县而努力奋斗。
责任部门:昌黎县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