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总结

人社局乡村振兴三年谋划

发布日期:2021年12月23日  来源:县人社局

字体:【  】 【打印】

践行初心使命增进民生福祉
在实现乡村振兴中贡献人社力量
县人社局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谋划(2022-2024)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县人社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认真研究,科学谋划,坚持突出人社优势,充分发挥人社职责,以实施 "就业创业增收行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乡村人才开发行动、社会保险扩面提质行动" 四大行动为抓手,助力全县乡村振兴,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一、实施就业创业增收行动,筑牢乡村振兴硬底盘
就业是农民增收最稳定的途径,也是巩固脱贫成效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未来,要继续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服务,多渠道解决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
(一)多渠道拓宽就业门路。充分发挥就业载体作用,鼓励本地企业吸纳,不断加大岗位收集力度,未来三年将开发岗位50000个,服务求职人员22000人次,达成就业意向15000人次;举办乡村招聘会、大学生专场招聘会、贫困劳动力专场招聘会30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000人次。
(二)多层次优化服务平台。完成县级人才市场服务平台改建工作,开展乡镇公共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质量提升工程,提升基层公共服务平台服务水平。依托新建的村综合服务站在乡村合理设立就业服务点,三年内不少于60个,将就业信息第一时间推送给群众。
(三)多角度加强公益性岗位管理。完善监督检查、日常管理、合理开发公益性岗位设置,进一步完善脱贫公益性岗位管理制度三年内安置40名脱贫群众在公益岗就业,全县脱贫公益岗就业人员达300人。到2024年末,将脱贫公益岗补助从目前的每人每月500元提高至每人每月650元。
二、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提升乡村振兴驱动力
技能是就业的根本条件。未来,要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多渠道多形式加大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使村民群众培训意识由 "要我培训" 向 "我要培训" 转变,在全县营造 "多一项职业技能,多一个就业机会" 的浓厚氛围。
(一)加大培训服务网络建设。积极引进培训机构入驻我县,拓展职业技能培训范围和内容,提升培训层次和水平。在安山、靖安等转移劳动力较多的乡镇建立乡镇培训点;在鹏远淀粉、宏兴实业等规模企业建立企业培训点;在重点村建立村级培训点,未业三年构建起覆盖全县的培训服务网络。
(二)加大技能培训工作力度。联合企业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根据企业所需合理设置专业,为企业职工开展岗前技能培训、在岗和转岗技能培训;培养乡村致富带头人、特色产业带头人、农业合作社牵头人、乡村电子商务师等乡土人才5000人,为乡村振兴提供专业人员。
(三)推进技能等级评价制度。培育以市场为导向人才自主评价机制。完成秦皇岛鹏远淀粉有限公司、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昌黎葡萄酒业有限公司、秦皇岛宏兴钢铁有限公司、秦皇岛丰昌制衣有限公司、昌黎地王酿酒有限公司5家县内龙头企业申报职业鉴定机构申请,申报鉴定工种涵盖钢铁、淀粉、干红酒和服装业等30余个工种。2024年末,县内企业鉴定机构达10家以上,年鉴定各类技能人才4000人次。
三、实施乡村人才开发行动,培养乡村振兴主力军
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人才聚,产业旺,乡村兴。大力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 "三农" 工作队伍,将人才引入乡村、留在乡村,脱贫成果才能巩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
(一)重评价,让技能人才香起来。积极落实乡村教师任教满25年教师职称评聘 "定向评价、定向使用" 政策,积极探索建立 "土专家" "田秀才" 技能评价制度,对包括从事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民、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电商营销人员等各类乡村人才开展农经师、农技师、农艺师等职称评价,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提升技能、带动发展的积极性。
(二)强培育,让技能人才多起来。培育是乡土人才建设的关键。未来,要持续提升乡村人才比例,将乡村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高级教师岗位比例分别提高到6%、10%、30%、35%,选派扶贫、帮扶乡村振兴、支医的 "三支一扶" 志愿者,三年内 "三支一扶" 岗位达30个;加大力度事业单位招聘计划向涉农口倾斜,引进100名高学历和短缺专业技术人才进入 "三农" 工作队伍,让更多人充实到我县乡村振兴队伍中来。
(三)抓引导,让技能人才活起来。实施乡村创业创新带头人扶持计划,充分发挥 "头雁作用" ,以 "头雁效应" 激发 "雁群活力" 今年,我局为146自主创业农民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200万元,带动就业355人。到2024年末,争取为自主创业农民发放担保贷款4000万元,扶持270人成功创业,带动农民就业650人。
四、实施社会保障扩面提质行动,织密乡村振兴保障网
社会保障是 "民生安全网" "社会稳定器" ,与人民群众幸福安康息息相关。未来,必须要不断完善我县养老保障体系,让广大农民群众民生福祉日益增进,民生保障日趋牢靠。
(一)逐步提升城居保险保障水平。按照省人社厅要求,结
合我县实际,逐步提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目前我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每人每月128元,争取提前完成省“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每人每月180元的最低要求。
(二)逐步完善被征地群众社保政策。目前,我市山海关区、海港区、北戴河新区等区县已实施被征地农民保障政策。我县已印发县级被征地农民保障方案,目前该政策没有正式实施。按照省级要求,2024年前,正式实施我县被征地农民社保政策。
(三)逐步完善城居保险优惠政策。为让广大群众享受改革红利,确保社保基金安全运行,适时实施每人享受6个月基本养老金的丧葬补助金制度。每年县财政将增加近220万支出。
宏伟蓝图已绘就,能否高质量落实, "人" 是最关键因素。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县人社局从日常抓起,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激发广大职工工作热情,打造团结务实,凝心聚力,砥砺奋进的人社团队。
人社局召开转作风、促发展半年工作总结大会。解读县委县委 "1134" 发展思路和 "1234" 发展目标,明确任务目标,积极谋划发展举措。局党组带队深入企业走访调研,送政策送服务,破解人社保障工作难题。各项惠企政策落地、落实,让企业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人社局践行 "在快乐中激情工作" 理念,以工间操健身活动为引领,凝心聚力,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开展 "团结就是力量" 主题活动。
人社局积极完成县委其他各项重点工作,发动本系统及行业从业人员,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工作。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工作作风,局机关纪委对机关工作纪律抓牢、抓实,形成日督促、周检查工作制度,切实把转变工作作风落到实处。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人心。县人社局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 "1134" 发展思路和 "1234" 发展目标,坚决落实县委县政府乡村振兴工作部署,大力实施 "四大行动" ,践行初心使命,增进民生福祉,在实现乡村振兴中贡献人社力量。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