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立足法治建设实际,持续深化依法行政,强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加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较好完成法治政府建设各项任务。现将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如下。
一、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持续深化改革,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全程网办事项达464件、网办率100%,政务事项网上办成为常态。实施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梳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清单47项。建立重大项目帮办代办服务,实行“一项目一议”服务模式,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加速。在全市率先设置完成“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解决各类事项121件。
(二)践行司法为民,创优法治化营商环境。聚焦规范行政执法程序、提升行政执法质效、改进行政执法方式、提高行政执法能力建设,深入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组建涉企公证服务团队,为企业融资、资金周转等事项实行“顾问式”公证服务。
二、以法治政府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法治工作
(一)深入开展行政执法“大检查、大整顿、大培训”专项行动。成立以县政府县长为组长,县级有关领导为副组长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6月17日召开全县法治政府创建暨“大检查、大整顿、大培训”专项行动推进会,并成立4个专项督导组,对37个行政执法单位从法治思维意识、执法队伍建设、执法规范及制度三个方面25小项进行专项督导,共发现各类问题200多个,已全部整改到位,进一步提高了行政执法部门依法履职尽责能力。
(二)公正文明执法水平不断提升。按省市要求组织开展2次行政执法检查暨案卷评查活动,调取全县42个行政执法单位办结的符合评查要求的各类行政执法案卷59卷,发现问题并整改到位。加强行政执法人员队伍建设,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对118名不符合领取行政执法证件条件的行政执法人员,及时进行清理,同时组织指导新增人员227名进行执法证考试,为通过考试的167人办理执法证。全县办理注册及年检的行政执法单位44个。
(三)严谨办理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案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做好行政复议工作,保证办案效率和案件质量,共受理复议申请36件,审结30件。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相关规定办理行政诉讼案件和《关于建立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制度的通知》要求,共办理行政应诉案件25件,未审结2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率100%。
(四)认真做好合法性审核和规范性文件清理。严格落实《河北省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秦皇岛市规范性文件制定规定》精神,完成全县17个乡镇及23个县级部门的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按照县领导批示要求,审核《昌黎县人民政府关于秦皇岛至唐山高速公路秦皇岛段工程项目征收土地的公告》等法律文书16件,未出现因审核不严被复议、诉讼的情况。
三、以平安建设为使命,扎实开展人民调解工作
(一)加强社区矫正管理工作。制发《昌黎县社区矫正评审委员会工作规则》《昌黎县司法局关于社区矫正工作的若干规定》《关于疫情期间对社区矫正管理对象监管的若干规定》等文件,对全县在矫人员200人严格按照政策进行监管。严格落实刑满释放人员的管理工作,在昌黎县佳阳机械零部件有限公司成立安置帮教基地,联合县人社局为我县有需要的社区矫正对象和刑满释放人员提供免费的就业培训,全县安置帮教人员879人(其中解矫人员504人),其中重点帮教对象5人。
(二)完善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工作。制发《昌黎县关于建立综合调解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加强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建设工作方案》等文件,引领人民调解工作有针对性、条理性、连续性的开展,确保工作做深、做细。充实人民调解员队伍,落实人民调解员待遇,为一站式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选任专职人民调解员3名,并积极推进乡镇专职调解员的选任工作。
(三)推动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的建设工作。成立昌黎县重大疑难民事纠纷调解委员会、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综合调解委员会。其中,县综合调解委员会入驻县信访局办公,联合调解各类纠纷,实化运行“三位一体”调解工作机制。全县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874件,调解成功871件,调解成功率达99%,未发生民转刑案件。
四、以提质增效为目标,扎实推进法律服务
(一)全面建成县、乡、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7个乡镇法律服务中心和441个村居公共法律服务站441个规范运行,真正打通了法律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2022年,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接待群众来电来访咨询780 人次,同时利用县级和村级法律服务工作微信群、12348热线等方式,不断提高法律服务效率。
(二)优化公证法律服务,推进便民利企体系建设。以加强行业自律为重点,积极发挥公证工作证明、监督、服务、沟通的职能,共办理各类公证1025件,接待群众公证咨询1000余人次,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上门服务35人次,帮助当事人查档31次。
(三)拓展法律援助覆盖领域,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坚持刑事全覆盖、民事应援尽援,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03件。其中,刑事案件143件,民事案件60件,认罪认罚案件370件,实现“应援尽援”。
五、以法治宣传教育为先导,扎实推进依法治县进程
(一)立足服务发展,实施重点重抓。今年重点摸排了5个民主法治建设比较好的村(居),申请打造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居)。团林乡冯庄子村、新集镇大卢庄村、马坨店乡白庄子村被评为第七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二)立足优化载体,提升普法实效。结合普法工作的实际需求,调整充实县级普法讲师团队伍,为各级各类单位举办法治讲座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认真实施村居“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建立6100余人的“法律明白人”队伍,为提升村居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能力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立足特色亮点,打造汇文法治文化游园。以“宣”“教”“治”“讲”四种展现形式,广泛普及法律知识、培育法治理念。围绕全面依法治国主题,设置宣传展牌23块、法治宣传灯箱80余个,实现了法治宣传和法治文化有机结合。
(四)立足教育需求,开展各项主题活动。突出“12.4”国家宪法日、“4.15国家安全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开展法律进机关,制发《2022年昌黎县政府学法计划的通知》,全面落实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和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主题征文活动,浓厚普法氛围。开展法律进农村,组织“助力乡村振兴·法治基层行”授课活动,针对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进行详细解读。开展法律进企业,先后到宏兴钢铁、天源水泥厂等企业进行普法宣传。开展法律进校园,组织“法育雏鹰”青少年法治教育专项行动、“学宪法、讲宪法”法治教育活动,邀请法治副校长入校开展法律讲座百余人次,受众师生2万余人。
六、存在不足及下步打算
一年来,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较好地完成了目标任务,依法行政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但与上级法治政府建设要求、与先进县区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队伍数量、专业化建设还存在短板,执法人员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二是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仍需加强,依法行政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学法用法普法工作创新不足,形式与效果脱节问题依然存在。
今后工作中,一是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大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力度,规范执法行为。二是深入推进“八五”普法,结合“八大员”“法律明白人”“法治进基层”等活动,开展宪法、民法典等宣传,培树群众法治观念。三是继续加大法律援助工作力度,提高群众知晓率,做到应援就援。四是发挥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稳定器”作用,争取将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五是加快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扎实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对案件从受理、审理到作出决定,实行层层把关,保证办案效率和案件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