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

对政协昌黎县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24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19年07月29日  来源:县交通运输局

字体:【  】 【打印】

刘勇志委员:

您提出的 "关于村村通公路建设和县城某路段交通混乱,设施有待完善的提案" 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所反映的问题主要是:1、路面宽度不足。2、项目投资明晰。3、县城拥堵点问题。

1、纵观我县近年来农村公路发展主要两个阶段,一是2003-2012这十年间处于集中 "让农民兄弟走上致富路" 背景下实施的村村通工程。这段时期由于上级对修路是普惠性的政策,每个行政村都通,线路标准宽度就是不低于3.5,所用资金大多由受益村筹集一部分,这是由当时的财力、物力所决定的,谁不能否认村村通给乡村经济的拉动作用,这是有目共睹的。二是2013年以来,随着农村物质条件的改善,以前所修的道路承载标准低、宽度不足、日常老化、侵街占道等现象逐步的显现出来,不再适应新的要求。2013年以来基层减负、关注三农等等惠民政策也逐步出台,财政投资力度也不断加大,消除了乡镇村级自筹,全部由县级或以上投资,路面宽度也采用5,达不到的也采用4路面加上两侧路肩1,有效宽度基本上不小于5,以尽力满足日益增加的车流量要求。

2、修路资金透明化

现在对于每一个投资项目,是经过十分严格的程序的。项目从立项至竣工,特别是投资额度的审批,要经过两家不同的第三方进行初审核定,是由不同部门不同科室组织的评审,投资20万元以上就公开采购或招标的。在承包环节上更是优中选优,任何人也不可能指定施工队伍。在实施阶段有现场的施工监理、业主管理、村民监督、社会监督体制、财政跟踪审计,验收阶段更不会出现发现路太窄时已经晚了情况。舆论报导、市长热线、行风政风监督、公开公示制度这一系列的措施都是每一名群众的权利,因此项目的整个流程都是透明的、都是有据可查的。

3、县城拥堵点问题。

六合小区由于与三小毗邻,农桥立交桥由于客运进站和南侧出城此两处易发生拥堵,属于城市交通管理范筹,我局会将此问题转交相交部门。

昌黎县交通运输局

2019 729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