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

对昌黎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第050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19年10月25日  来源:县民政局

字体:【  】 【打印】

张明敬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 "农村殡葬问题" 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昌黎县总人口55万人,418个行政村。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对殡葬改革和殡葬管理工作高度重视,纳入了全县目标管理。

我县除靖安镇回民村外,均属于火化区。实行死亡人口月报制度、推行乡镇火化率排名、殡葬改革纳入县委和政府对乡镇领导班子年度考核体系、通报乡镇火化率等工作机制,引起各乡镇党政领导的重视。为改善城乡环境,强化责任落实,提高全县火化率,遏制非法墓穴新增等具体目标,县政府与各镇乡人民政府签订目标责任状。一是明确辖区管理责任,加大问责力度,限定火化率完成标准。二是要求各乡镇完善管理措施,严禁在耕地、风景名胜区、水库河流、铁路公路主干线区域乱埋乱葬和私设墓地。三是要求各乡镇加强农村公益性公墓试点建设。

一、推动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和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

为加快节地生态殡葬改革,推进我县城乡殡葬服务设施建设,根据各村的人口、经济状况、筹资因素等,本着 "因村制宜、量力而行" 的原则,我县已建有农村公益性骨灰堂4个(邢庄村、两河村、犁湾河村、安山马庄村),农村公益性公墓2个(靖安镇燕各庄、荒佃庄镇大营村

邢庄村祥合缘公益性骨灰堂2013年初建设,年底投入使用。位于昌黎县城郊区邢庄村,为县民政部门审批建设的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可辐射11个周边行政村。

昌黎县靖安镇燕各庄村公益性公墓,位于燕各庄村东南原墓地处,村委会自筹资金30余万元。该村的公益性墓地建设坚持绿色、生态、环保原则,采取了个人捐赠形式支持公益性墓地建设,按照墓穴占地少、墓材规格小、墓碑贴地近、墓型艺术化的原则建设。该公益性墓地的建设解决了该村群众乱埋乱葬、私墓大规格建造势头难以遏止的问题。该村公益性公墓不以营利为目的,严禁公益性公墓对外销售,是为村民提供骨灰安葬的社会公共福利设施

大营村公益性公墓根据该村人口数量、墓地道路和绿化率等因素综合考虑,公墓占地面积3亩 ,建成后可提供穴位680个。目前一期建设资金主要采取了村委会自筹、市林业局帮扶(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帮扶单位)的办法筹集。目前已完成墓穴建设80个,植入柏树绿色植被100棵。

二、加强宣传,引导群众文明丧葬

全县各级各部门每年共同进行生态安葬、绿色安葬工作宣传,对群众进行引导教育,转变观念,推行文明祭扫,倡导移风易俗。通过出动宣传车、发放《加强殡葬改革,倡导移风易俗》宣传单、在城区主要街道悬挂条幅、与县委宣传部联合制作殡葬专题宣传片、利用城区显著位置的电子显示屏等方式进行殡改宣传。动员党员干部、职工等在文明祭扫和推动科学殡葬改革等工作中发挥带头带动作用。加大文明殡葬宣传,加强土葬治理;春节及清明节期间,将上坟烧纸安全防火做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政府统一协调、部署防火工作,全县各相关部门共同行动,加强教育和监管,严防火灾事故发生。为每个村配置了用于焚烧纸钱的焚烧炉,全县共配置发放焚烧炉3196个。

三、加强殡仪服务设施建设,落实殡葬惠民政策

昌黎县殡仪馆作为重要的服务窗口单位,不断完善殡仪服务设施,满足群众合理丧葬需求,优化殡仪服务环境。多年来,我县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近5年来,去世党员干部火化率为100%。我县年度火化尸体3500具左右,火化率一直在85--93%之间浮动。

为优化服务环境,通过上级资金扶持,不断加强设施改造。三年来争取改造资金300余万元,购置接尸车,加强绿化建设,进馆道路扩建,相继购置三台节能环保火化炉,火化炉改造项目全部完成。自2014年开始落实惠民殡葬政策,按实际支出对农村五保对象、优抚对象等特困群体落实优惠政策,减免运尸费、火化费、骨灰盒等,每年惠及200-300人,根据实际支出每人补助500-800元,自2017年1月已开始落实特困群体每人2000元的定额补助。

2019年10月20日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