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

对昌黎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第19号和42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19年11月25日  来源:县农业农村局

字体:【  】 【打印】

胡秋峰和曾昭新代表:
您提出的 "对精准扶贫工作" 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越往后难度越大,实现脱真贫、真脱贫,归根到底还是要靠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激发内生动力,才能让脱贫可持续、致富有干劲。我县扶贫脱贫工作始终聚焦精准,高度重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针对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不同步,贫困群众脱贫主体意识比较淡薄, "等靠要" 思想比较突出,脱贫能力不足,等问题,从教育引导、帮扶方式、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了安排部署,全方位引导贫困群众自主脱贫。
加强教育引导,激励贫困群众有志想做。贫困群众愿意干是持续稳定增收脱贫的前提,因此,首先要开展扶志工作,增强贫困群众依靠自己的诚实劳动实现脱贫的意识。构建立体化宣传格局,开展扶贫脱贫政策宣传、工作宣传,在省市主流媒体发稿28篇,营造浓厚攻坚氛围;用好到村到户到人连心卡、证册包、公示墙等,加强政策宣传,让群众明白政策、参与落实政策;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倡树文明新风,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感化贫困群众。
改进帮扶方式,带动贫困群众有事可做。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脱贫,必须有产业项目、就业岗位支撑。我县围绕提升自主致富能力,多层次推进就业扶贫。制定实施《昌黎县2019年度就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大力宣传就业扶贫政策,鼓励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全县有劳动能力和弱劳动能力的886人中已就业415人。针对剩余人口中有就业意愿的183人,开展就业扶贫跟踪服务,形成就业需求清单,开发保洁、保安、绿化、巡逻员、护路员、食堂工人等适合的扶贫专岗,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制定《电商扶贫工作方案》,与97户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了村级电商派送员合同,每户每年可通过电商渠道增收700余元。积极探索电商扶贫新路径,通过 "直播+农业+电商" 新型销售模式,建立农产品直播基地,创建淘宝店铺──昌黎扶贫特色馆,开展网络视频直播,累计帮助农户销售黄瓜、西红柿、土豆、油桃等农产品3万余斤。同时,积极帮助残疾贫困人员就业,定点刘台庄镇金日塑料制品厂为县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推行家庭手工业扶贫,目前已有67人通过制作塑料花、灯笼等手工制品实现就业,通过多种渠道就业引领,在全县贫困群众中形成了人心思变、人心思干、人心思进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全县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员中,累计就业达到415人,占比46.8%。
推进产业扶贫,帮助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坚持把发展扶贫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制定实施《昌黎县2019年农业产业资产收益项目实施方案》《昌黎县2019年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意见》,因户制宜帮助发展养殖、种植、家庭手工业等致富产业。根据贫困人口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和鼓励实行资产收益、产业项目等多种增收模式。2019年农业产业资产收益项目实施企业为2家,分别为朗格斯酒庄、鹏远淀粉。目前共计使用资金1132万元,其中602万元为省级资金,30万元为市级资金。针对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95人,制定项目奖补实施办法,把贫困户纳入产业链条,促进贫困群众有效参与产业发展。加强产业项目库建设,依托种植、养殖、林果、手工业等特色产业,谋划包装8个产业扶贫项目,增强 "造血" 功能,为贫困户增收提供渠道。为全县7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林果苗木8416株。
加大督查力度,坚持 "零容忍" "全覆盖" "严问责" ,聚焦贫困群众关心关注的社会保障政策落实、危房改造等方面,抓好具体问题整改,同时注重举一反三,统筹解决共性问题,健全完善长效机制,确保国家扶贫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实施全方位监督。县脱贫攻坚专项督导组,直接对县委负责,创新实行 "日常督查、每周提示、阶段考核" 跟踪问效工作机制,以全方位督导检查责任落实。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