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农业农村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立足自身职能,突出政策引导、产业支撑、制度建设和管理服务,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做大做强,有力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健康较快发展。
一、制定发展村集体经济长效机制
就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发挥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联合县委组织部印发了《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十项措施》(昌组〔2018〕22号)文件,提出综合开发资源、集体流转土地、开发集体资产、延伸产业链条、实行股份制改造等十项措施,积极开拓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子和探索集体资产管理、保值增值的新机制。
二、深化农村制度改革
1. 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文件精神。一是出台相关文件,2018年印发了《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昌字〔2018〕7号和《关于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方案》昌农工〔2018〕15号文件;2019年印发了《昌黎县2019年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方案》昌农组〔2019〕1号和《昌黎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界定的指导意见》昌农组〔2019〕2号。二是开展培训及宣传发动。召开了全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培训会议,对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三是明确步骤,遵照程序,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稳步有序开展,到2019年4月30日完成清产核资工作,7月31日完成成员身份确认工作,8月30日前完成股权量化工作,9月30日前完成注册登记等全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在此基础上选择不同类型村,大力实施农村集体经济培育行动,引导建设一批不同类型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村。围绕进一步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和服务职能,不断探索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
2.继续开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完善农村承包地 "三权分置" 制度,加快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扫尾工作。积极探索农村土地与房屋可流转、可抵押、可贷款的实现方式,有效激活农村发展要素。积极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切实发挥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作用,把村级集体资源流转、一定标的额以上的资产处置、重大建设项目招投标纳入市场公开交易,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充分开发利用现有耕地和 "四荒" 资源,通过租赁、入股等方式参与主导产业开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延伸拓展农村产权交易模式,探索农户间土地互换、农户租赁开发集体土地、经营能手带头流转土地、龙头企业规模流转土地自建基地和 "企业租赁+股份经营" 五种模式。截至7月底,累计流转土地面积28.33万亩,土地流转率达33.88%。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1.加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县推进乡村公路的升级与改造,构建“四好农村路”体系,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完成第一批改造农村公路、危桥等项目,提高道路通达率,重点解决乡级公路断头路问题,确保每一个村必有一条安全通畅的农村公路。
2.加强农业生产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抗灾能力强的高标准粮田,努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农民稳步增收致富。同时,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群众的饮水安全工程,力争三年内全部解决我县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
四、积极发展特色农业
1、推进农业品牌培育创建。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实施 "一村一品" 培育计划,围绕毛皮、果蔬等区域优势主导品种和产业,大力培育区域公用品牌,集中力量打造一批优势农产品知名品牌。积极推进 "昌黎貉" 、 "昌黎玫瑰香葡萄" 和 "昌黎草莓" 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申报工作。重点打造了 "廖大姐" "山水湾" "马芳营旱黄瓜" 三个农业品牌。
2.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积极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工作,突出抓好试验示范项目的落实、调查和总结,着力推进小麦、玉米、花生和水稻新技术示范推广工作。继续推进标准化健康生态养殖模式,引进和培育生产能力强、适应市场需求的畜禽品种。改良实现畜禽良种化,在稳定猪、鸡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牛、羊等节粮型草食家畜。扎实推进葡萄、设施桃、京白梨、蜜梨生产示范园区建设,调结构,促增收,发展昌黎特色高效果业。
五、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
1.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社。积极培育土地托管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大力扶持发展农宅合作社,扶持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体验农业、定制农业,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拓展增收空间。
2.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建设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签订购销合同,形成稳定购销关系。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为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资助订单农户参加农业保险。支持龙头企业主动牵手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结合生产特点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
六、引进一批农村科技人才
重点围绕高效特色农业,引进农业科技、管理、经营等方面人才。充分利用乡镇现有事业编制,调剂充实乡镇农业综合服务机构。在乡镇农业综合服务机构的编制限额内,面向大中专院校、大学生村官和社会招聘具有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技术推广等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继续实施 "三支一扶" 和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等计划。鼓励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社会组织积极引进人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群团组织的优势和力量,支持农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乡风文明建设。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积极作用,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等人才,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
七、抓好农村两委班子建设
提高村集体经营和财务管理水平,选好农村集体经济带头人,好的班子和好的带头人是集体经济发展的关键,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必须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有善谋划、懂经营、会管理的带头人。在村 "两委" 换届工作,按照 "五选、十五不选" 的要求,选拔一批讲政治、有能力、敢担当,组织满意、群众认可的优秀人才,充实村 "两委" 班子力量。大力倡导村党支部书记通过选举担任村委会主任,提高 "一人兼" 比例,建强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民代表会议、村务监督委员会、经济合作组织 "五位一体" 村级治理架构。我们在村干部的使用上要把是否具备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是否具备开拓创新精神作为任用干部的重要条件。
在此,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以上办理方案,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以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中国政府网
冀公网安备 130322020000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