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

对政协昌黎县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32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19年11月25日  来源:县农业农村局

字体:【  】 【打印】

马海燕委员:

首先感谢您对我县草莓特色产业工作的支持,您提出的关于 "发展草莓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2018年昌黎县统计局统计全县草莓种植面积1.0247万亩,占全市草莓种植面积的80%,产值达6亿元。草莓作为果蔬大家庭的普通一员,近年来迅速发展壮大,成为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先发展的特色产业,有5000户以上的农民家庭从中收益,有力地支撑了美丽乡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

现在我县的草莓生产已形成一个产业链条,由草莓种植、草莓储运、草莓销售、草莓肥药、草莓酒产销、草莓采摘经营等为主,形成了一套专有模式。

一、草莓种植基地分布情况

我县草莓种植已有20多年的历史,最早种植草莓的是马坨店大林上村,现在我县草莓种植已分布5个乡镇,分别是两山乡、马坨店乡、城郊区、龙家店镇、大蒲河镇。种植品种也有原来单一的达赛,发展到现在的甜查理、久久、艳丽等高产、高效的草莓品种。

二、种植水平的提升

为迅速掌握不同草莓品种在昌黎这块土地上生长的种植技术,我们在自己的大棚开展试验。在种植品种上,尝试过红颜、达赛、甜查理、四季草莓、白草莓、京桃香、京藏香等二十几个品种,从中选出适合昌黎种植的甜查理、达赛和红颜系列。在种植设施上,尝试过拱棚、大棚、无立柱大棚、玉米秸后墙、保温板后墙等多种形式,最终选定无立柱可移动式大棚作为主推形式,并在生产过程中逐步改进。在种植方式上,率先引进水肥一体化、硫磺熏蒸、辣根素土壤消毒等多项技术,使我市的草莓种植水平始终保持在同行业领先位置。

三、积极组织外出参观学习

几年来,我们积极带领草莓种植大户到外地参观学习,把外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带到昌黎来。2013-2017年多次带领草莓种植户到保定满城、阜平、北京通州、顺义、辽宁辽阳、安徽长丰等地参观学习,参加人员达300人以上。同时邀请保定、北京、安徽的草莓种植专家10余人到昌黎授课,参加过技术培训的农民在8000人次以上。为加强联系,于2016年成立了 "秦皇岛草莓技术联盟" ,利用互联网帮助农民解答生产技术难题。目前,加入 "草莓技术联盟" 的农民、生产资料供应商、大学教授、草莓研究人员达到 380人。

四、狠抓草莓合作社、协会建设

多年的市场销售,使我们认识到单打独斗没有出路,聚指成拳才有力量。我们积极引导农民成立自己的专业合作社,目前,我县成立的草莓合作社已有8个,合作社统一供应种苗,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统一进行技术管理,统一进行产品销售。合作提高了农民采购种苗、生产资料和产品销售的话语权,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种植技术水平,增强了抗风险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

2018年,为了促进草莓行业自律,引导草莓种植户及时更新品种,病虫害防治、农资采集、棚室建造、高端市场对接、销售,降低种植风险,帮助会员企业研发草莓新加工制品,规范加工包装储运等,推动我县草莓产业发展,我们组织成立了昌黎县草莓协会,团结广大草莓种植户、行业科技工作者和相关企业,为会员草莓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所需的各项服务,维护会员利益,增加会员收入,并坚持民主办会的原则,繁荣和发展昌黎县草莓事业。

五、引导草莓园区向农业观光型农业转变

由于近年各地草莓产量逐年上升,知名度也越来越大,慕名而来的购买者也逐渐增多,亲自采摘,亲自品尝,日渐发展成了现在采摘形式。我们看到这个契机,通过大力宣传 "山水湾" 草莓品牌,慢慢一传十,十传百就形成了采摘季节几百人的规模了。我县顺势而为,合理布局,积极引导我县草莓园区向农业观光型农业转变。

为使昌黎草莓在消费者中间叫的更响,更值得信赖,我们多次参加由中国草莓理事会组织的草莓精品擂台赛,并分别在北京、辽阳、安徽等草莓大会上荣获三个金奖、五个银奖,大大提高了昌黎草莓在全国草莓种植系统和北京、天津、东北等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辽阳草莓大会促成了昌黎县第一家农产品草莓深加工企业的落成---千寻酒堡草莓冰酒在2016年正式运营投产,同时也使我们秦皇岛乃至河北的草莓产业发展的产业链完美结合。北京、山西的草莓种植企业纷纷派遣技术人员、市场销售人员来此考察基地建设和草莓种植,多家企业表示愿意在昌黎共建现代草莓种植基地。

我们将带领合作社成员乃至全市草莓产业的同行,大力发展品牌草莓、健康安全草莓,依托山水湾农业园区建设,打造昌黎地域品牌,发展休闲农业,抓住契机,把草莓产业一定越做越好、越做越强,使其成为一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村面貌迅速改变的金钥匙。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