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涛委员:
您提出的 "关于葡萄种植园普及滴灌灌溉的建议" 的提案已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县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关注和关心。您提出的建议很有意义,我们对您的建议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下面就您提出的一些具体问题作如下答复:
一、碣石山产区土壤现状。
碣石山产区山区的低山、丘陵地带为褐土,粗沙含量大,夹有石砾,疏松,含钾多。山前平原及铁路沿线为褐土,土层深厚,轻壤质,通透性好。土壤受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条件的影响,呈有规律的分布。土类由北向南分布情况是:在海拔350米以上的棕壤,分布在娘娘顶以下的坡地上;在山麓平原上为褐土,分布在北部山区及京山铁路两侧。丘陵在低山区以下,包括:狗坟山、晾甲山、杏黄山等,由于坡面受水流为主的外营力作用,侵蚀、剥蚀严重,可见明显的水土流失。棕壤:棕壤在温湿气候、森林植被、淋溶条件下形成的。分布在我县碣石山主峰南坡。海拔350米以上的局部地区。植被以油松、栎树等为主,夹杂半湿生和喜湿的灌木丛和草本植被。在这种植被和昌黎县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矿物质的物理、化学风化都比较强烈,加上一定程度的淋溶作用,故土壤中部分盐基粒子被淋洗下移,造成棕壤多呈微酸性。并在心土层有粘粒的淀积。有枯枝落叶和草本植物残体留在土壤中,肥力条件较好。但山高坡陡,易受冲刷,故保护棕壤植被是防止水土流失的关键。褐土:褐土是在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森林灌丛草本植被下形成的地带性土壤。多发育在低山、丘陵岗坡和扇形平原上中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地下水矿化度低,水质较好,原生植被已遭破坏,只有一些残余的次生植被:酸枣,荆条等。褐土图层较厚,土体结构好。但我县的褐土水土流失较重,不显石灰反应。耕层多为沙壤、轻壤,通透性好,心土层较粘,一般为中壤,有利于保水、保肥、供肥和作物扎根生长。褐土土体干燥,必须有水浇条件,才能发挥其生产潜力。
二、滴灌技术的发展趋势。
滴灌是近几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节水、高效灌溉技术,滴灌是通过滴头点滴的方式,缓慢地把水分送到作物根区的灌水方法。过去滴灌多是用微管式的滴头,滴头的一端固定在输水管道的支管上,一端放到作物的根区附近。由于这种微管滴管滴头很细,很容易堵塞,特别是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水质比较硬,含有大量的钙、镁离子,更容易发生堵塞;另外,滴头的出水均匀性差。近几年来,已开始使用塑料薄膜带状软管,在其上直接打孔出水,出水比较均匀,而且安装方便,造价低,1-2年更换1次,十分适合葡萄园采用。
三、滴管技术在昌黎碣石山产区的应用推广。
昌黎作为葡萄种植老产区,大多采用漫灌的方式,这种方式出水量大、速度快,但带来的弊端是水分流失多、利用率低,其中更大的危害是可溶性的肥料随水下移进入地底污染地下水源,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基地是酒庄发展的根本,必须要有自己严格控制的酿酒葡萄种植基地,才能酿造出独具风味的优质葡萄酒,培养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同时自有基地的建立,有助于加大对酿酒葡萄产量、品质等各方面的严格控制,这样才能够生产出品质、风味俱佳的优质葡萄酒。目前,我县华夏、金士、龙灏等葡萄酒企业基地采用滴灌灌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产区正在积极引导并要求企业自建酿酒葡萄基地,使昌黎的酿酒葡萄基地建设由农户分别种植向葡萄酿酒企业自建基地发展,更有效的采用滴灌灌溉方式在葡园中得到应用。
感谢您对我县干红酒产业发展工作的关注与支持!
昌黎县碣石山片区开发管理委员会
2019年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