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实施城乡振兴战略" 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解决好新时代 "三农" 工作的总抓手。昌黎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工作部署,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秉承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二十字方针,聚力打造京唐秦轴线上的 "微中心" ,坚定走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的新路径。按照《中央农村工作条例》及河北省贯彻落实办法等要求,昌黎县认真汇总乡村振兴葡萄酒产业示范区项目实施情况,就2020年昌黎县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促进昌黎县葡萄酒产业示范区农业农村化发展,根据《河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冀办发〔2018〕3号)、《河北省财政厅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省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冀财发〔2018〕139号)、《昌黎县关于打好乡村振兴发展攻坚战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启动乡村振兴葡萄酒产业示范区项目。
按照乡村振兴项目实施方案,组建昌黎县乡村振兴葡萄酒示范区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5名县级领导担任副组长,农业、文旅、住建等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并成立项目筹建组、征地拆迁组、资金保障组、督导检查组四个专项工作组负责专项推进项目建设。由县农业农村局作为项目承接主体,组建工作专班,完善部门联动机制,着力推进乡村建设统筹集成、协调整合和考核督办,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确保高效集成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为县域乡村全面振兴开创新局面提供了重要支撑。二、完善2019年项目
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总投资5365.03万元。其中省级奖补2200万元(其中2000万用于示范区建设,200万用于厕所革命),县本级自筹资金3165.03万元,申请债券800万元,投入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建设。昌黎县成立乡村振兴指挥部,市委书记分包,县委书记牵头,农业农村局主体实施。项目采取EPC总承包模式,挂网公示进行公开招标,中标单位为河北建设集团,于2019年8月16日完成项目EPC工程中标公示。乡村振兴葡萄酒产业示范区项目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凤凰小径
凤凰小径总里程1.57公里,共占地50余亩,十里铺乡政府和耿庄及东山马庄负责征地及地上附作物清理任务。凤凰小径地理位置复杂,由于各种因素制约,2019年此项工程未能按照计划完成施工,主要原因:一是该区域全部种植鲜食葡萄,因为当时正是葡萄成果期,为减少农民损失,无法进行清苗清理,待10月底葡萄销售完后再清苗征地进场施工建设;二是该路段地处山坡上,地质结构复杂,多处地质结构差异较大,该路段又涉及5个桥2个涵,在桥梁打桩施工过程中发现地质结构与地勘数据有差异,甚至离地勘点两米的位置就发现地质结构变化,为确保桥桩质量和安全,重复地勘工作占用大量时间;三是施工进入冬季,出台冬季施工方案,按照冬季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但工人白天作业时间大大缩短,严重增加施工成本,为保证工程质量与进度,现进行凤凰小径路基的找平、土方开挖和打桩工作,为下步施工做好充足准备;四是国庆节期间,所有施工暂停;五是春节前夕暴发新冠感染疫情,为减少传播途径,避免人群聚集,所有施工暂时停止,影响了施工进度。综合上述原因,导致没有按照原定时间节点完成建设任务。现已完成道路基础级配碎石铺设、完成预制桥板浇筑8块,地勘、防洪等相关工作已完成,30根桥桩基浇筑完成。目前正在抽取10根桥桩进行桩基静载测试,预计需要25天完成,依次进行现浇桥涵及桥台部分计划28天完成,预制桥板部分计划30天完成,桥面附属结构施工计划15天完成,路基基础处理(含毛石挡墙护坡排水沟砌筑及边坡削坡)计划30天完成,水稳基础层及沥青路面计划20天完成,根据工期安排在7月底前完成所有施工任务。
2.安置区基础设施
十里铺安置区:该工程目前已基本完工,正在进行收尾工作。
东山马庄安置区:污水装置沟槽的开挖、槽底混凝土基础的浇筑、细砂回填,以及所有分散式污水处理的安装工作均已完成。
两个安置区水、电、网线已经施工完毕,正在进行绿化和亮化工程,建成后将成为葡萄小镇新型农村社区的生态示范区。
3.十里铺生活垃圾中转站提升
自205国道向北连接道路至垃圾转运站600米道路硬化。由于征地过程中出现个别不配合村民,经过多次做工作,已完成征地。道路全部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单面坡,征地、清表及边界线工作已经完成,根据工期安排在2020年6月底完成。
4.县自主实施项
县级配套,镇村筹资筹劳建设的是十里铺乡三个村改造提升对十里铺乡西山场、条子峪、秦印庄村进行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墙体改造等提升工程,现已全部完成。垃圾治理对示范区30个村的垃圾治理专项行动,进行地毯式清理,推行全域保洁,已全部完成。为达到长效保持,各村均落实 "网格化" 管理机制。杏树园民宿为促进乡村振兴示范区 "生产、生态、生活" 高度融合,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振兴综合体,在杏树园村打造高端民宿,创建农民增收新样板,该工作已经完成。开展三清一拆针对两山乡、十里铺乡18个村,开展拆除清理,清垃圾、清杂草、清庭院、拆残垣断壁提升工程已完成。县政府自主实施项目已全部完成。
2020年项目实施意见
(一)立足本地特色,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
昌黎县以创建省级葡萄酒产业示范区为突破口,紧紧围绕
"葡萄酒产业" 做文章,着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利用省级资金强弱项、补短板,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强力拉伸产业链条,努力实现产业兴旺,带动碣石山片区3个乡镇打造设施完备、生态良好、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振兴综合体。充分结合 "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 的目标,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向规模化、特色化方向发展,不断加快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步伐。做好休闲农业旅游精品推介,打造昌黎县现代农业园区为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葡萄产业园区被评为现代农业精品园区。
一是延伸打造 "葡萄+旅游" 新产业链。
项目一: "昌黎县凤新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果蔬保鲜恒温仓储中心项目" ,位于昌黎县十里铺乡灵芝顶村昌卢公路附近,总投资1008万元,其中财政补助500万元,合作社自筹508万元。果蔬保鲜恒温仓储中心项目新建恒温库17个,采用砖混结构建设,总建筑面积3066平米,总容积达到16335立方米,单次储存果蔬能力3267吨,可将全乡近四分之一的葡萄储存保鲜,延迟上市时间。合作社对葡萄、葡萄苗木种植户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平价提供农资材料,帮助销售葡萄、苗木等产品。如果遇上葡萄、苗木价格低,合作社可以利用恒温库的优势以保护价收购种植户的葡萄、葡萄苗木。种植户也可以把葡萄、苗木暂时存放在恒温库里,待价格有所提高再出售,合作社只收取社员成本价格,这样就可以保障种植户的稳定收益。在提升果蔬规模和质量的同时,瞄准 "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 ,大力发展集教育培训、集贸物流、观光采摘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项目二: "昌黎杨华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高端联动日光温室建设项目" ,总投资为802万元,其中财政补助资金为400万元,自筹资金402万元,资金主要用于高端温室建设和苗木引进。采用先进的控温技术建设,通过人为控制葡萄的冬眠,从而实现不同季节葡萄上市。该项目的实施,可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的。 "昌黎杨华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高端联动日光温室建设项目" 项目,辐射带动周边及省外大部分葡萄种植户更新新品种,提高生产效益增加收入15%。
以上两个重点项目预计在2020年9月底前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
二是以葡萄酒产业为龙头,拉动旅游产业链。坚持把葡萄酒作为全域旅游的引爆点,重点突出 "葡萄酒+大健康+大旅游" 理念,突出红酒全新发展模式,品味昌黎红酒浪漫,体验华夏颐养众享庄园亚洲第一大酒窖、金士国际葡萄酒庄 "世界葡萄酒文化壁画群" 、朗格斯酒庄意大利温情风情、茅台酒洞洞藏文化等名庄特色,继续深化打造茅台凤凰酒庄至龙灏酒庄的精品旅游休闲小径。全力推进集酒葡萄种植、红酒研发与生产、观光旅游、葡萄酒文化传播、休闲康养度假等功能于一体全域旅游示范区。预计2020年7月凸显文化旅游特色。
三是突出本地文化特色,延伸特色游产业链。目前,昌黎县拥有各类景区景点10个,3A级景区3个,2A级景区1个,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2个,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葡萄小镇被省旅游委评为不得不访的十大特色小镇之一,荣获 "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中国葡萄酒文化生活示范基地" 称号;干红小镇被评为河北省十大特色小镇之一。
突出 "东临碣石观沧海、绿水青山看昌黎" 主题,举办各类节庆活动,带动示范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完善农村产业结构,提升农民幸福感。一是打好传统节庆牌,春节期间举办体现 "乡土民俗" 的碣石文化庙会;二是突出特色农产品,举办丰收节,9-10月策划述说 "鱼米之乡" 的各类采摘节、葡萄酒节;三是利用冬季农闲,开展民俗体验、冰雪运动等主题活动。主题项目全年分阶段实施。
打造"醉美昌黎" 体验游精品线路。依托 "红酒 +大健康+大旅游" 元素,打造 "精品酒庄+自然风情+瓜果采摘" 体验游精品线路,集中展现 "醉美昌黎" 华夏庄园、金士国际葡萄酒庄、朗格斯酒庄等名庄红酒文化体验风情;长峪山风景区、正明山风景区烂漫春花季,百年梨园盛开美景;打造长峪山特色油栗、核桃,五峰山水蜜桃,正明山蜜桃等瓜果采摘体验季;围绕碣石风情传说、帝王登临、名贤文化以及秀丽山景等旅游要素,建设昌黎文化品牌旅游线路。旅游精品路线已打造成型,根据季节及瓜果成熟期采取不同推广宣传旅游路线。
(二)开展整治攻坚,提质环境改善村容村貌
认真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在省、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案印发后,我县立即研究制定了《昌黎县2020年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明确了10项专项整治工作,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县委副书记为常务副组长,主管县级领导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深入落实 "五加一" 工作法,建立完善县级领导分包、乡镇党政班子负责、村 "两委" 班子主战、党员代表参与的四级 "网格化" 工作体系,坚持 "周调度、月排队" 的推进机制,发动所有县级干部包片包村,严格督导乡镇、村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项目区涉及2个乡镇13293户32735人口,投入保洁费用256余万元。同时由县妇联牵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美丽庭院评比活动,全县60%以上打造为美丽庭院,其中30%(约为2万户)重点打造为精品庭院,起到引领带头作用,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显著提升。
(三)弘扬奤乡文化,促进乡风文明稳步提升
着力塑造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的乡村思想文化体系,打造文化乡村,培育文明乡风,让群众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富起来。对昌黎县农耕文化、乡村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等摸底调查,梳理地秧歌、吹歌、干红、剪纸、民歌、皮影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完善并更新 "一约两会" ,按要求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加入村规民约,完善 "两会" (即红白理事会和道德评议会)建设。5月底前完成摸底调查,6月中旬前更新全县所有乡镇村的村规民约。
(四)实施全面治理,提升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我县土地确权工作已经完成,产权改革、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进程稳步推进当中,为农村产业发展扫清障碍。加快农村产业发展,利用田园风光、山水资源、乡村文化和葡萄酒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农村生态旅游、乡村休闲旅游、民俗旅游和农业传统体验游,构建 "旅游+特色产业" 发展格局,促进一二三产业的有效融合,努力形成以容貌带动产业、以产业改善容貌的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五)依托乡村振兴,锤炼干部队伍创业能力
昌黎县面对乡村振兴这样一个重要机遇,主动破题、主动争取,以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的勇气和魄力,克服 "小富即安" 思想,坚持将乡村振兴发展作为首要发展任务,县乡村三级干部齐上阵,真正打通了政策 "落地" 的“最后一公里”,紧密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了广大干部尤其是乡村干部的服务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的本领和意识。
保障措施
(一)强化党的领导,夯实乡村振兴政治基础
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乡村振兴,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的实施细则,建立县委统一领导、县政府负总责、县乡两级党委政府抓落实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推进机制,确保国家和省、市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二)加强资金支持,加大乡村振兴资金投入
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财政资金更大力度向 "三农" 倾斜,优化涉农资金使用结构,确保财政投入与补齐全面小康 "三农" 领域突出短板相适应。在地方一般债券支出中安排一定规模支持符合条件的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加强 "三农" 领域补短板项目库建设,抓紧研究提出一批乡村振兴重大项目,明确政策支持的具体领域、区域、主体和方式,纳入 "十四五" 规划。落实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责任,应由政府承担的管护费用纳入政府预算。
(三)深化队伍建设,增强农村人才培育配备。
畅通各类人才下乡渠道,支持大学生、退役军人、企业家等到农村干事创业。有组织地动员城市科研人员、工程师、规划师、建筑师、教师、医生下乡服务。深入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将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农民工纳入一次性创业补贴范围。深入实施农村青年人才开发工程,组织申报省农村青年拔尖人才。整合利用农业广播学校、农业科研院所、涉农院校、农业龙头企业等各类资源,加快构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把乡村人才纳入各级人才培养计划予以重点支持。落实县域内人才统筹培养使用制度。
(四)强化督导考核,实施乡村振兴绩效挂钩。
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把当务之急的事一件一件解决好,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政策执行简单化和 "一刀切" 。昌黎县乡村振兴葡萄酒示范区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就落实乡村振兴示范区实施推进情况作为督导内容,对各县直有关部门及乡镇开展专项督查,发现问题、推动整改。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建设实绩考核纳入相关部门党委政府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