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

对政协昌黎县第十五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0年11月25日  来源:县发改局

字体:【  】 【打印】

侯鸿武委员:

您提出的 "关于加快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提升经济发展潜力的建议" 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提出了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的重要论述。2019年省、市先后制定了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技创新工作的重点任务,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科技事业跨越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当前,发展环境和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县正处于转型升级、乘势而上的关键时期,更加需科技创新的引领,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积极培育创新主体。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为目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实施专利倍增计划,挖掘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00项。同时,与京津相关院校、企业联系对接,通过购买、授让等方式为我县企业引进专利,提高县域内发明专利数量。深入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提升计划,通过孵化一批、创办一批、引进一批、转型一批、提升一批,力争新增和复审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140家。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探索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分行业、分领域打造一批科技型中小领军企业。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业务培训和政策宣传,多次举办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培训活动。保障相关政策顺利实施,推进全县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评价工作深入开展。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企业技术研发能力、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能力。

二、积极搭建创新平台。不断优化创新平台布局,强化与张家口般若海公司合作,形成网络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共建综合科技孵化平台。支持企业创建省级工程研发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鼓励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与中粮华夏公司共建产业研究院等技术支撑性机构。加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和示范基地建设,支持嘉诚集团创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建设一个以农业技术为基础,信息服务体系为支撑,共享机制为保障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整合、系统集成、便利服务,积极为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促进我县科技创新,提升我县产业竞争力。

三、积极完善政策体系。以组织推动、政策扶持、瓶颈破解为抓手,实行县级领导、部门分包帮扶企业制度。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制定支持科技创新跃升办法,通过奖励、补助等措施,全面扶持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建立督导考核机制,以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指标为指挥棒,找差距、补短板。大力支持大中小企业和各主体融通创新,发挥好大中小企业和科研所、企业、金融机构等主体的作用,形成相互协同、相互支撑的良好创新系统。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完善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制度,鼓励科技成果拥有者自行转化或以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方式转化科技成果。合理选派科技特派员,鼓励科技特派员创建科技示范基地,帮助培育科技示范户,与县乡建立稳定的技术服务结对关系,建立科技特派员服务机制。

四、积极培育引进人才。落实人才培育计划,依托嘉诚集团等农业科技园区以及县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开展技术服务培训,培育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完善昌黎科技专家库。与燕山大学、昌黎果树研究所等本地高校院所开展校企合作,强化人才技术支撑。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为主,鼓励学院培养高素质农业科技人才,支持农业科技企业建立高校、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科研基地,培养和吸引创新人才。大力支持创新企业能人带领创新团队,承担科技攻关和产业化项目,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的高水平科技带头人和优秀创新人才群体。建立完善昌黎籍在外优秀人才库,柔性引进高端人才。

五、积极营造创新氛围。开展形式丰富的科普宣传活动,通过门户网站、报纸报刊、电视广播、新媒体等多种宣传平台开展科技信息推送和发布工作,及时发现总结新典型、新模式,复制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契机,进一步加大科技招商力度,把传统的招商引资逐步向招商引资引智方向转变,对高新技术项目、以新能源、环保、生物医药等为重点的战略新型产业项目在立项、用地等方面优先给予支持。开展创新政策下乡镇宣传工作,由发改局带队,前往各县乡开展创新政策宣传推广和督导落实,有效提升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加大对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表彰力度,提升全社会对科技企业和创新创业人才的关注度,形成全社会支持县域科技创新发展的良好局面。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