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

对政协昌黎县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8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1年10月20日  来源:县农业农村局

字体:【  】 【打印】

顾守成、王剑海、闫永红、刘长立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 "加快乡村振兴的建议" 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以农业产业化为抓手,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集约农业转变,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一个新兴的农业强县雏形初具。2020年,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72.01%,通过 "公司+基地+合作组织+农户" 等产业化经营模式,辐射带动农户14.1万户,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951元。我县已连续两届被评为河北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县。

(一)加快新型经营主体建设

全县拥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56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10家;拥有市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6家,其中省级5家,分别是:嘉诚蔬菜产业联合体、佳朋皮毛产业联合体、华夏酒葡萄产业联、顶大食品产业联合体和四季雪面粉产业联合体;打造河北省农业创新型企业3家,分别是:中粮华夏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河北丰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昌黎县四季雪面粉有限责任公司。

(二)加快产业集群建设

根据我县农业产业优势和发展布局,重点打造葡萄酒、皮毛、粉丝、蔬菜等产业集群,其中,葡萄酒产业集群、蔬菜产业集群被列为河北省拟打造全国知名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粉丝加工产业集群分别被列为河北省拟打造区域性农产品加工集群,皮毛产业集群被列为河北省拟打造县域特色农产品加工集群。昌黎葡萄酒产业集群成功申报河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示范建设项目,争取省财政支持资金200万元。

(三) "一村一品" 示范建设

围绕皮毛、红酒、果蔬、水产、粉丝、畜禽、制帽、钩针、手工编织等产业,不断加强 "一村一品" 、 "一镇一业" 建设,并逐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的乡村产业,实现了村村有产品、镇镇有产业的发展格局。目前,我县拥有全国 "一村一品" 示范村2个,分别是:南区管理处郝宋庄村和新集镇小营村;拥有全国 "一村一品" 示范镇3个,分别是:十里铺乡、荒佃庄镇和龙家店镇。

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绿色崛起的强力引擎,坚持从细处入手、向实处着力,高标准谋划、高起点启动、高质量推进。一是强化组织机构建设。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 "一把手" 工程,压紧压实县乡村三级书记主体责任。书记和县长亲自挂帅,2名县级领导主抓,构建县、乡、村三级书记一起抓,党政一把手负总责,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的责任体系。二是发挥以上率下作用。县委主要领导率先垂范,结合省市要求和县域工作实际,几易其稿,专门制定《昌黎县2021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实施方案》,紧扣村庄清洁主要内容,聚焦 "庭院净化、环境美化、整治效果常态化" 等 "七化" 目标,分三个阶段推动发动群众、厕所革命、坑塘治理等十个专项行动,明确全县村庄清洁行动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三是创新领导包联带动。23名县领导分包38个帮扶村和示范村,全面常态化督导,抓两头带中间,进一步放大工作成效。

(一)村庄清洁专项行动

按照省市要求,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结合疫情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活动,通过村级大喇叭宣传人居环境整治和疫情防控工作。持续提升村庄清洁行动,在前期广泛开展 "五清三建一改" 初步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全县各乡镇各村各部位全覆盖、无盲区,责任到人、监管到位的环境卫生监管网络,以彻底清除农村 "三大堆" 为重点,乡镇结合摸底台账同步做好防反弹和清底数两项工作,能清除的坚决清除,确实一时难以清除的,要划定场所、统一堆放、规范管理。重点提升铁路、高速、国省干道、旅游景区及北戴河机场沿线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县人居办每月会集中开展1次明察暗访、1次考评排队,对于村庄清洁行动、农村 "厕所革命" 、生活垃圾治理随时开展暗访督导。

(二)美丽乡村专项行动

深入落实党和国家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部署,因地制宜统筹推进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集中开展 "美丽乡村示范村" 建设,共13个村,涉及荒佃庄镇6个村,新集镇7个村,计划总投资4000万元。

(五)污水治理专项行动

结合农村改厕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完成27个村的污水治理任务,涉及刘台庄镇26个村大蒲河镇1个村。实现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

(六) "美丽庭院" 创建专项行动

深化美丽庭院示范创建,镇村广泛发动群众及时整理庭院杂物,整齐堆放生产生活物品,促进庭院内外整洁有序。鼓励农民群众充分利用农家庭院、房前屋后闲置土地,因地制宜种树、种花,开展绿化美化。灵活运用 "创点带面、志愿服务、表彰激励" 等多种手段,发挥广大村民主体作用,改变生活陋习,改善居家面貌。村庄绿化、村庄亮化、村庄美化等工作,各相关单位正在积极推进中。

三、农村经济发展

(一)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全面完成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截止到2021年,我县已全面完成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同时,在产改基础上选择不同类型村,大力实施农村集体经济培育行动,引导建设一批不同类型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村。围绕进一步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和服务职能,不断探索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

(二)继续开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完善农村承包地 "三权分置" 制度,加快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扫尾工作。积极探索农村土地与房屋可流转、可抵押、可贷款的实现方式,有效激活农村发展要素。积极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切实发挥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作用,把村级集体资源流转、一定标的额以上的资产处置、重大建设项目招投标纳入市场公开交易,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充分开发利用现有耕地和 "四荒" 资源,通过租赁、入股等方式参与主导产业开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延伸拓展农村产权交易模式,探索农户间土地互换、农户租赁开发集体土地、经营能手带头流转土地、龙头企业规模流转土地自建基地和 "企业租赁+股份经营" 五种模式。

(三)培养农村人才抓好农村两委班子建设

重点围绕高效特色农业,引进农业科技、管理、经营等方面人才。充分利用乡镇现有事业编制,调剂充实乡镇农业综合服务机构。在乡镇农业综合服务机构的编制限额内,面向大中专院校、大学生村官和社会招聘具有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技术推广等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高层次、实用性、复合型人才。继续实施 "三支一扶" 和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等计划。鼓励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社会组织积极引进人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群团组织的优势和力量,支持农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乡风文明建设。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积极作用,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等人才,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

好的班子和好的带头人是集体经济发展的关键,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必须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有善谋划、懂经营、会管理的带头人。我们在村干部的使用上要把是否具备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是否具备开拓创新精神作为任用干部的重要条件。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