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砚金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 "关于重视各地域行业均衡发展促进昌黎久盛繁荣的建议" 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以农业产业化为抓手,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集约农业转变,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一个新兴的农业强县雏形初具。
(一)加快新型经营主体建设
全县拥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56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10家;拥有市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6家,其中省级5家,分别是:嘉诚蔬菜产业联合体、佳朋皮毛产业联合体、华夏酒葡萄产业联、顶大食品产业联合体和四季雪面粉产业联合体;打造河北省农业创新型企业3家,分别是:中粮华夏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河北丰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昌黎县四季雪面粉有限责任公司。
(二)加快产业集群建设
根据我县农业产业优势和发展布局,重点打造葡萄酒、皮毛、粉丝、蔬菜等产业集群,其中,葡萄酒产业集群、蔬菜产业集群被列为河北省拟打造全国知名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粉丝加工产业集群分别被列为河北省拟打造区域性农产品加工集群,皮毛产业集群被列为河北省拟打造县域特色农产品加工集群。昌黎葡萄酒产业集群成功申报河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示范建设项目,争取省财政支持资金200万元。
(三) "一村一品" 示范建设
围绕皮毛、红酒、果蔬、水产、粉丝、畜禽、制帽、钩针、手工编织等产业,不断加强 "一村一品" 、 "一镇一业" 建设,并逐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的乡村产业,实现了村村有产品、镇镇有产业的发展格局。目前,我县拥有全国 "一村一品" 示范村2个,分别是:南区管理处郝宋庄村和新集镇小营村;拥有全国 "一村一品" 示范镇3个,分别是:十里铺乡、荒佃庄镇和龙家店镇。
(四)现代化园区建设
目前我县按照区域布局和农业产业特色已形成多个产业集群,并且成功申报了3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021年是 "十四五" 规划开局之年,科学制定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划,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功能,灵活多样,合理设置规划区、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做好现有园区的整体提升,为创建国家级农业园区和科技园区提供保障,为推动县域农业振兴打好基础。按照国家现代农业园区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园区范围内达到 "九通一平" (水、电、讯、路、网、暖、气、排污、雨水收集和平整土地);园区内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聚集、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因此我们立足实际,为园区发展创建良好环境。搞好灌排、道路、林网、库房晒场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园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充分挖掘观光、休闲、旅游、采摘等农业多种延伸功能;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实行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你们所提出的建议串联山、海、果菜、皮毛多产业的昌黎县富民通道,符合国家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的需要。道路建成后,将充分发挥园区和企业的辐射功能,为推动产业衔接和设施配套,带动县域现代农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作为农业主管部门,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该项目的立项审批工作,同时向上级部门申报国家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
(五)农村人才建设
重点围绕高效特色农业,引进农业科技、管理、经营等方面人才。充分利用乡镇现有事业编制,调剂充实乡镇农业综合服务机构。在乡镇农业综合服务机构的编制限额内,面向大中专院校、大学生村官和社会招聘具有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技术推广等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高层次、实用性、复合型人才。继续实施 "三支一扶" 和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等计划。鼓励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社会组织积极引进人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群团组织的优势和力量,支持农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乡风文明建设。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积极作用,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等人才,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
(六)农产品交易市场市场
县市场建设管理局可利用所属各集贸市场可以利用场地设施,为周边农户农产品购销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