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学刚、刘飞、张志刚代表:
您提出的 "关于加快果蔬物流产业绿色通道及县域生态循环农业系统建设的建议" 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产业化发展
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以农业产业化为抓手,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集约农业转变,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一个新兴的农业强县雏形初具。2020年,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72.01%,通过 "公司+基地+合作组织+农户" 等产业化经营模式,辐射带动农户14.1万户,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951元。我县已连续两届被评为河北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县。
(一)加快新型经营主体建设
全县拥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56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10家;拥有市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6家,其中省级5家,分别是:嘉诚蔬菜产业联合体、佳朋皮毛产业联合体、华夏酒葡萄产业联、顶大食品产业联合体和四季雪面粉产业联合体;打造河北省农业创新型企业3家,分别是:中粮华夏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河北丰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昌黎县四季雪面粉有限责任公司。
(二)加快产业集群建设
根据我县农业产业优势和发展布局,重点打造葡萄酒、皮毛、粉丝、蔬菜等产业集群,其中,葡萄酒产业集群、蔬菜产业集群被列为河北省拟打造全国知名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粉丝加工产业集群分别被列为河北省拟打造区域性农产品加工集群,皮毛产业集群被列为河北省拟打造县域特色农产品加工集群。昌黎葡萄酒产业集群成功申报河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示范建设项目,争取省财政支持资金200万元。
(三) "一村一品" 示范建设
围绕皮毛、红酒、果蔬、水产、粉丝、畜禽、制帽、钩针、手工编织等产业,不断加强 "一村一品" 、 "一镇一业" 建设,并逐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的乡村产业,实现了村村有产品、镇镇有产业的发展格局。目前,我县拥有全国 "一村一品" 示范村2个,分别是:南区管理处郝宋庄村和新集镇小营村;拥有全国 "一村一品" 示范镇3个,分别是:十里铺乡、荒佃庄镇和龙家店镇。
二、园区建设
目前我县按照区域布局和农业产业特色已形成多个产业集群,并且成功申报了3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021年是 "十四五" 规划开局之年,科学制定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划,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功能,灵活多样,合理设置规划区、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做好现有园区的整体提升,为创建国家级农业园区和科技园区提供保障,为推动县域农业振兴打好基础。按照国家现代农业园区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园区范围内达到 "九通一平" (水、电、讯、路、网、暖、气、排污、雨水收集和平整土地);园区内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聚集、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因此我们立足实际,为园区发展创建良好环境。搞好灌排、道路、林网、库房晒场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园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充分挖掘观光、休闲、旅游、采摘等农业多种延伸功能;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实行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你们所提出的建议串联山、海、果菜、皮毛多产业的昌黎县富民通道,符合国家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的需要。道路建成后,将充分发挥园区和企业的辐射功能,为推动产业衔接和设施配套,带动县域现代农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作为农业主管部门,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该项目的立项审批工作,同时向上级部门申报国家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
三、农业资源废弃物利用及环境整治
(一)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畜禽规模养殖场是养殖废弃物防治的主体,根据养殖规模和污染防治要求,建立畜禽粪污治理档案,按照 "一场一策一方案" 要求,建设与之相应的粪污收集、贮存、处理设施并保证其正常运行,确保粪污经过处理转化为有机肥等资源化利用,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粪污处理。目前我县已经建成了三个专门以畜禽粪污生产有机肥的专业化企业,全部运转,可处理大中型畜禽规模养殖场的粪污。
(二)化肥减量
通过精准施肥,调整氮磷钾养分配比,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等节肥技术,推动化肥减量工作,有效改善土壤环境,耕地质量得到提升。通过政、企及农业服务组织多方协作,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生态循环农业相关的项目资金支持,推动我县生态农业发展。
(三)厕所革命
1、分类有序推进厕所革命。好字当头,质量为先,严把改厕 "十道关口" ,充分发挥乡镇主导和群众监督作用,大力推进农村户用厕所退街、进院、入室,保质保量完成今年1.32万户改厕任务,完成公厕129座,除省市改厕资金外,县级资金纳入2021年财政预算,涉及3个乡镇57个村,已落实到村到户,已完成招投标工作。我县引进干湿分离微生物降解模式、复合酵素厨卫厕一体化生态处理模式、ECO生物降解模式、HWC生物质降解智能马桶管理模式等农村厕所改造新模式。已于5月中旬开工建设,预计11月中旬完成。2021年,户厕改造总投资4720万元,资金来源为省级奖补资金799万元,市级奖补资金396万元,县级配套资金3525万元;农村公厕改造总投资1851.2万元,省级奖补85万元,县级配套资金1766.2万元。已通过常委会审议。
2、厕所后期管护推进情况。委托第三方加强厕所后续使用维护服务,解决厕所维修难、维护贵等问题,鼓励企业通过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处理全县村庄厕所粪污收集利用。昌黎县2019年中央资金237万元和2020年中央财政资金316万元,已于2020年6月前完成招标采购,9月项目全部完成,已完成审计工作,已履行财政拨款程序。用于购买粪污处理设备和收储运输车辆,对全县改厕户厕所进行后期管护及粪污处理,目前设备正常运行。2020年第二批中央资金295万元,计划在相关乡镇设置维修维护站。该项目以粪污收集、储存、运输体系为保障,解决 "厕所革命" 中的一大难题,加快 "厕所革命" 的改革步伐。将粪污及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肥田养地,使 "双减" 工作真正实施到位。逐步形成集中处理中心治理面,集人粪尿收集、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于一体的,覆盖全县 "厕所革命" 的长效机制。并以此项目为基准,真正实现整县推进。
(四)农村环境治理
按照省市要求,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结合疫情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活动,通过村级大喇叭宣传人居环境整治和疫情防控工作。持续提升村庄清洁行动,在前期广泛开展 "五清三建一改" 初步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全县各乡镇各村各部位全覆盖、无盲区,责任到人、监管到位的环境卫生监管网络,以彻底清除农村 "三大堆" 为重点,乡镇结合摸底台账同步做好防反弹和清底数两项工作,能清除的坚决清除,确实一时难以清除的,要划定场所、统一堆放、规范管理。重点提升铁路、高速、国省干道、旅游景区及北戴河机场沿线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县人居办每月会集中开展1次明察暗访、1次考评排队,对于村庄清洁行动、农村 "厕所革命" 、生活垃圾治理随时开展暗访督导。结合农村改厕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完成27个村的污水治理任务,涉及刘台庄镇26个村大蒲河镇1个村。实现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
(五)秸秆综合利用
2020年、2021年连续两个年度被列为 "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 争取到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500万元。全面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要进一步提高秸秆资源化利用组织化程度,加快培育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主体,逐步成为秸秆综合利用主体力量。大力推广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引导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秸秆综合利用,整建制、成规模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创新政策资金扶持方式,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在参与秸秆综合利用方面的积极性。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路线和模式:
1、秸秆饲料化:青饲料联合收获机收储运青贮玉米、粉碎、运输、入窖压实、密封、喂食;秸秆收获、秸秆粉碎装袋、发酵、喂食。玉米秸秆压块饲料:秸秆收获、打捆、运输、秸秆粉碎(揉丝)、秸秆压块、喂食。采取 "政府引导,合作社+种植户参与" 的运行模式。
2、秸秆能源化:秸秆成型燃料工程:秸秆收获、打捆、运输、秸秆粉碎、秸秆压块、生物质锅炉(高效清洁燃烧炉具)使用。采取 "政府引导,能源化企业主导,秸秆收储运体系+种植户参与" 的运行模式。
3、秸秆肥料化:秸秆粉碎、料液混合、搅拌、 压实、发酵、还田。采取 "政府引导+有机肥企业主导、种植户参与" 的运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