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入军代表:
关于您所提出的《关于新农村建设中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垃圾处理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农村环境面源污染问题
农村环境面源污染主要由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过度使用农膜、农药、化肥、农作物秸秆等问题组成。
1.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县城管部门已经采取了相应措施。
2.农村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置工作,正在逐步有序开展,目前,已经由县农工委牵头完成了17村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2个村正在建设中。2018年拟由县建设局牵头完成傍水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已经将20个村列入计划。
3.重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绿色农业发展。实施清洁种植工程,推广化肥、农药减量和科学使用、病虫害统防统治、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等综合措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93万亩,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38万亩,地膜收回率达到80%以上。实施清洁养殖工程,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养殖场(户)107家,限养区完成综合治理养殖场(户)111家;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制定《昌黎县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方案》,与中节环、嘉博文、碧沃丰、领先生物等公司初步达成有机肥生产意向,《整县推进项目申报书》已上报省农业厅,拟争取省财政资金1200万元;全县277个规模畜禽养殖场建设配套废弃物处理设施利用率达到93.5%,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二、秸秆禁烧及秸秆利用方面
全县秸秆利用工作。全县基本形成肥料化、饲料化利用为主,基料化利用稳步推进,能源化利用较快发展的秸秆综合利用格局,推广 "秸秆-粉碎-还田" 、 "秸秆-养畜-肥料-还田" 、 "秸秆-养畜-沼渣(沼液)-还田" 等利用模式;探索建立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的长效机制。2018年目标任务秸秆利用率达到96%。其中:机收还田23.27万吨,堆沤还田1.5万吨。共计24.77万吨;青贮、黄贮、柔丝压块饲料化利用共计32.35万吨;成型燃料和直接作为燃料利用秸秆12.585万吨;原料化利用1.3万吨。并逐步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依照 "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就近就便" 的原则,鼓励基层服务组织或社会资本,采取独资、合资等多种形式,建立完善的秸秆收储体系,逐步建立 "利用企业+仓储基地+村(社区)+农户" 的收储利用体系,实现秸秆储存、利用产业化;引导鼓励农户有效地处理零散秸秆。引进了国能生物质发电项目,位于工业园区,项目占地180亩,总投资5亿元,目前已经开工,预计2019年下半年投产。可消耗农作物秸秆25万吨,辐射半径达50千米,可以解决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去向问题。
秸秆焚烧监管工作,今年省政府已经启动了覆盖全省的红外摄像监管系统的建设工作,目前已经完成前期调研,由省政府组织各地统一建设,正在逐步建设过程中。该项目建成后可对我县全县范围进行统一实时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三、尾菜处理方面
积极争取2018年省级项目,预计项目落实后,在昌黎县靖安镇庞各庄建设一个尾菜处理厂,处理蔬菜种植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秧、叶、尾菜等,通过生物处理的方法对其资源化利用,解决困扰多年的农业废弃物乱堆乱放、随意焚烧导致的环境恶化、病虫害滋生问题。实现日处理尾菜及农业生产的有机废弃物50吨。
2018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