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通告公示

《昌黎县城乡总体规划(2011-2030)》主要内容简介

发布日期:2015年12月25日  来源:县政府办公室

字体:【  】 【打印】

《昌黎县城乡总体规划(2011-2030)》主要内容简介

一、总则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4.《河北省县(市)域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导则》

5.《秦皇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6.国家、河北省其他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相关规划。

(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1~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1~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景展望到21世纪中叶。

(三)规划区范围

规划研究范围为昌黎县域行政管辖范围,总面积1209.995平方公里,辖11个建制镇,5个乡和2个管理区。由于北戴河新区的行政托管及总体规划独立编制,因此本次规划重点为昌黎县域沿海高速公路以西区域,面积为804.092平方公里。本规划以沿海高速为界,将昌黎县行政区域划分为昌黎中西部区域和昌黎东部区域。本规划重点对昌黎中西部区域的人口规模、城镇化水平、城乡用地发展做出规划,并考虑未来同城化发展需求,对全县域进行综合考虑。本规划涉及到北戴河新区的规划内容仅作为指引,其实施应遵循《秦皇岛北戴河新区总体规划(2011-2020)》的要求。涉及北戴河新区此次扩大用地规模等调整的内容,需在北戴河新区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人口与建设用地规模等相关指标及空间布局,再纳入本规划,并经相关法定程序审查、审批后,以最终确定的成果为准。

二、城市总体发展目标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实力昌黎;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和谐昌黎;优化生态环境、加强节能减排,建设绿色昌黎。

三、城乡空间发展规划

(一)县域产业空间布局

规划形成 "一心三带、四区五园" 的产业空间布局结构。通过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强化 "四区五园驱动" 的县域产业发展支撑系统,突出园区整合作用,推进集约集聚发展、产城融合发展、城乡统筹发展。

(1)一心--由昌黎中心城区和北戴河新区功能核心区构成,打造现代服务业中心;

(2)三带--沿205国道经济发展带、沿滦河经济发展带、沿海经济发展带;

(3)四区--河北秦皇岛西部经济开发区昌黎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河北昌黎干红葡萄酒产业聚集区(碣阳酒乡、凤凰酒谷、龙家店种植区)、河北昌黎工业园区、昌黎县空港产业聚集区。

(4)五园--粉丝加工特色产业园、果蔬贸易加工特色产业园、服装加工及制帽特色产业园、皮毛深加工特色产业园、海产品深加工特色产业园。

(二)城镇化与城乡空间布局结构

1.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昌黎中西部区域人口及城镇化水平:昌黎中西部区域规划至2015年总人口54万人;至2020年总人口59万人;至2030年总人口73万人。昌黎中西部区域到2015年城镇化水平为39.5%;中期到2020年城镇化水平为52.5%;到203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67.5%。

昌黎东部区域(北戴河新区昌黎部分)人口及城镇化水平:昌黎东部区域(北戴河新区昌黎部分)规划至2015年总人口10.5万人;至2020年总人口12.7万人;至2030年总人口35.4万人。

昌黎东部区域(北戴河新区昌黎部分)到2015年城镇化水平为42.9%;中期到2020年城镇化水平为60.6%;到203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86.4%。

昌黎县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昌黎县域规划至2015年总人口64.5万人;至2020年总人口71.7万人;至2030年,总人口108.4万人。

昌黎县域到2015年城镇化水平为40%,开始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中期到2020年城镇化水平为54%;到203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73.7%左右。

2.县域城乡空间布局结构

构建 "一心三带三点" 的县域城镇空间结构。

"一心" --由昌黎中心城区和北戴河新区的建设用地构成,打造现代服务业中心。

"三带" --依托205国道形成的城镇发展带,沿海岸线形成的滨海城市发展带;滦河北岸的小城镇发展带。

三个支撑点--龙家店、靖安、荒佃庄三个中心镇。

(三)城乡等级体系规划

规划县域中心城区-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基层村五级城乡体系等级结构。

(四)城乡用地协调发展规划

2020年昌黎县域城乡建设用地总量约为184.35平方公里。2030年昌黎县域建设用地总量约为266.6平方公里。

(五)村庄建设规划

至2030年规划农村居民点308个,其中昌黎中西部区域243个,昌黎东部区域(北戴河新区昌黎部分)65个。到2030年,各镇根据实际情况不多于5个中心村,全县域规划中心村共30个。

(六)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教育设施:到2030年,全县共设置完全中学2所,高级中学7所,初级中学2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小学50所。积极发展职业技术学校,设置中高等专科院校6所,特殊教育中心1所。

医疗卫生设施:形成 "县级医疗中心(县医院)-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 四级医疗保健网络。到2030年,全县共设置综合医院7所、中心卫生院13所。每千人拥有病床5张,全县拥有床位数不低于4250张,乡村(或居委会)卫生室覆盖实现100%,90%的居民从住所通过交通工具30分钟内,可以到达农村医疗卫生室以上的综合性医疗机构。

文化体育设施:到2030年,全县综合体育活动场馆3处、体育运动场13处、文体活动室107处、多功能活动场107处;规划文化活动中心3处、博物馆1处、红酒文化交流中心1处、文化站13处。文化活动室、老年活动室、图书室等结合居住社区和镇区、中心村设置。

社会保障:保留现状敬老院,完善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中心城区和各镇建设敬老院、老年活动设施和面向社会的托老所;城市街道、社区和农村应建设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点);新建住宅小区要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有关规定,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用房。

市场设施:到2030年全县形成8处农产品产地市场和8处特色产品市场。

(七)综合交通规划

大力发展航空、铁路、公路运输业,提高昌黎综合交通运输能力,形成以公路网为主体,大运量交通(高速公路和铁路)为有力支撑的综合交通体系。县域内构建 "三高三环五放射" 的公路网结构体系。

"三高" 即沿海高速公路、唐秦高速公路和京哈高速北戴河新区支线,在昌黎县域内还设置沿海高速机场支线。

"三环" 即由改线后的昌卢公路、青乐公路和规划机场路构成的中心城区外围环路;沿海高速刘台庄连接线、安新公路、滨海快速路及205国道围合的快速交通环;蛇刘公路、滨海新大道及205国道等围合的外围公路环。

"五放射" 即青乐公路北段、向海大道(接新区黄金海岸路)、青乐公路南段、机场路+靖港公路、昌卢公路。

(八)景观体系与旅游发展规划

县域内形成 "一轴两线" 的景观结构。一轴即蓝色的滨海景观轴,两线即绿色的滦河景观线和紫色的城镇人文景观线。

旅游发展定位:昌黎县是秦皇岛市旅游发展的核心支撑点、中国北方特色环渤海地区休闲度假主要目的地、国内知名的特色休闲旅游胜地。

全县旅游结构为 "一轴两线三片区" 。

一轴: "黄金海岸" 滨海休闲度假轴。以北戴河新区核心区、七里海组团为节点,充分利用滨海景观资源,打造滨海休闲度假轴,串联沙雕世界、翡翠岛、七里海等景点。

两线为 "碣石文化" 都市休闲旅游线, "生态滦河" 亲水休闲旅游线。

三片区即北部 "葡萄酒产业" 特色旅游区、中部 "康体养生" 特色旅游区和南部 "风情镇村" 特色旅游区。

四、昌黎与区域协调发展规划

昌黎与北戴河新区在城镇功能、产业、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协调发展,建构秦皇岛市域南部滨海地区整体发展框架,形成 "一体两翼、三级拉动" 的空间结构。协调发展。

"一体" 为北戴河新区功能核心区、昌黎中心城区和昌黎空港产业聚集区的城镇综合组团。

"两翼" 即北翼的南戴河片区和南翼的赤洋口和七里海片区。

"三极" 即 "一体" 中包含的北戴河新区中心片区、昌黎中心城区和昌黎空港产业聚集区三个发展极核。

五、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一)城市性质

京唐秦发展轴上的微中心城市,以新兴工业、商贸流通为主导,以葡萄酒产业、休闲旅游业为特色的滨海文化名城。

(二)城市职能

宜游--中国北部著名滨海旅游度假区

宜居--京津冀沿海康养型休闲居住地

宜商--冀东地区的区域商贸物流中心

宜业--京唐秦发展轴新兴特色产业基地

(三)城市规模与范围

人口规模:规划至2015年,昌黎中心城区人口为16万人;至2020年,人口为23.9万人;至2030年,人口为32万人。

用地规模:规划至2015年,昌黎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控制为19.2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120平方米;至2020年,建设用地控制为28.7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120平方米;至2030年,建设用地控制为35.17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109.9平方米。

用地范围:规划至2030年,昌黎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范围为东至东外环路,南至机场路,西至凤凰山路,北至碣石山南麓。

(四)发展方向

旅游向北近山、产业向南临港、城市向东面海。

(五)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 "一环五廊、三心四区" 的城市结构。

"一环" --由碣阳大街、五峰山路、宾水大街、九龙山路围合形成的城市功能环;

"五廊" --由碣阳大街、九龙山路、学院路、碣石路、向海大道五条城市发展廊道;

"三心" --老城中心、新城中心、产业中心三个城市的公共极核;

"四区" --老城综合片区、新城综合片区、河北昌黎工业园区北园北片区、葡萄酒综合产业区四大功能片区。

(六)产业结构

中心城区规划形成 "一带一园" 产业空间布局。

"一带" --整合北部山前资源,结合产业厂区、文化旅游中心区、品质居住区、葡萄园区,打造葡萄酒文化产业带;

"一园" --河北昌黎工业园区北园北片区,以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与战略新兴产业为主导产业,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产业,同时发展现代物流、创业服务、商业商贸、商务服务等配套产业。

(七)综合交通规划

中心城区形成 "五横六纵" 的主干路网结构。

"五横" --东西向的韩愈大街、碣阳大街、金海大街、宾水大街+向海大道、机场路;

"六纵" --南北向的凤凰山路、九龙山路、学院路、华夏路+五峰山路、碣石路、东环路。

(八)绿地系统规划

以建设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建设较为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依托饮马河、西沙河、东沙河等水系及碣石山自然山体,结合组团式的中心城区布局结构,采用楔、廊、园、带相结合的绿化布局方式,形成以山体为背景,饮马河生态绿楔为主体,4条生态绿廊(大沙河生态廊道、西沙河生态廊道、东沙河生态廊道和泄洪沟生态廊道)为纽带,以5个城市大型集中绿地(东山文化公园、西山公园、饮马河公园、葡萄种植公园、郊野动植物公园)为重点、多个居住区公园和若干街头绿地为补充的生态园林绿地系统。

(九)城市设计风貌规划

加强景观风貌建设,整体营造生态文化、历史文化、产业文化、现代文化交相辉映的山水城市景观风貌。规划一条景观带,四条景观通廊、六条主要景观轴线、五个特色景观风貌区和若干景观节点。

一条景观带:整治饮马河水体,塑造沿河景观,形成贯通昌黎中心城区的公共景观带。

四条景观通廊:依托大沙河、西沙河、东沙河和泄洪沟四条河流及绿带,形成山水相连、水绿流动、蓝绿共融的景观视线通廊。

六条主要景观轴线:由碣阳大街、宾水大街+五峰山路、向海大道、九龙山路、学院路和碣石路六条城市主干道搭起重要的景观骨架。

五个特色景观风貌区:临山风貌区、老城风貌区、新城风貌区、工业风貌区、滨水公共风貌区。

景观节点:行政中心、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商务中心、商业中心及东山公园、西山公园、饮马河公园等若干节点。

附件:

1.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关于《昌黎县城乡总体规划(2011-2030)》的批复(批复【201531号)

2.昌黎县城乡总体规划(2011-2030)》主要图纸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