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事迹材料
倾心聚力育桃李 同甘共苦谱新篇
詹爱军,1968年生人,中学高级教师,连续六年担任昌黎一中年级部主任。工作中,她始终围绕着 "科学管理,全面育人" 的教育理念,在宏观上规划,微观上指导,紧紧依靠和带领本年级部全体师生,勇于实践,积极探索,扎实工作,使年级部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她本人先后获得市师德标兵、市三育人先进个人、县学科技术带头人、县德育先进工作者、县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回顾自己的教师生涯,她的感受是关爱学生、认真谋划、悉心指导,再累也值得。
关心关爱学生,增进师生情感。
作为高三年级主任,詹老师非常清楚和谐的师生关系对高三备考意味着什么。 "一个学生对于整个年级来说是千分之一,可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却是百分之百" ,面对不同的学生,她总是努力寻找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不偏爱,不歧视,走进学生心里推心置腹地谈心,随时随地的解决思想和学习困惑,让每个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展示自我,找到自信。高三的学生是最辛苦的,高三的教师则是最付出的。要想带出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高三队伍,她更是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每天从学生5点多钟起床到晚11点左右就寝,都离不开她关注的目光。毫不夸张地说,几年来她没有一天能按时下班,没有一天能陪着家人吃晚饭,就连老父亲弥留之际,她也因在学校看着学生午休,错过了和至亲的最后一面。在她的带动和引领下,高三的老师们也都时时与学生为伴,处处为学生着想,形成了融洽温馨的备考氛围。
认真分析高考,制定备考策略。
作为高三的引路人,除了工作精神、感情投入,更重要的是科学有效的备考指导。她带领高三团队共同分析高考方向,研究备课策略,经过反复论证制订了切实可行的高三备考策略,即 "力促尖子生、力推临界生、力帮学困生" 。其中一轮复习的方针是 "立足课本,吃透教材,夯实基础" ;二轮复习的方针是 "突出重点,突出学科内综合,以专题为载体,以能力为目标" ,帮助学生进一步构建主干知识结构;三轮复习的重点放在培养综合能力和应试能力上,以题型训练为载体,综合训练为主,抓好查漏补缺,注重答题规范训练。科学有效的备考策略,始终贯穿着整个备考过程,为打响2017高考这一硬仗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三、用心安排考试,重视考试分析
用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来形容高中生活一点也不为过,而对于高三学生来说,考试就是家常便饭。她充分认识到考试对学生知识检测、能力提升的重要性,除了精心安排月考、模拟考之外,还先后安排了十余次大型考试。每次考试都使用外地考卷与兄弟学校联合考试,以便进行横向比较,做到知己知彼。同时,她还十分重视考后的总结分析,通过组织教师分析会、学生分析会、班级分析会、任课教师与部分学生的分析会等,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地分析整个年级的优势与不足、学生的答题情况、反映出来的问题、班级存在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学科间的平衡问题等等,和老师们共同制定改进措施和努力方向。正是因为对考试的科学布置和分析,使学生学习不再茫然,使老师教学针对性更强,使年级备考工作更加扎实有效。
精心研究学生,加强学法指导。
"学生是高考主体,教师既要研究教法,更要研究学法" ,这是她对老师们常说的一句话。因此,她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研究学生。她经常走进教室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座谈了解学生学习的困惑,走访任课教师了解学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她带领老师们着力帮助学生克服四种错误倾向:即重做题轻听课倾向、重深难题轻基础题倾向、重习题思路轻计算的倾向、重新巧题轻传统题倾向。帮助学生树立 "得分才是硬道理" "少失分就是多得分" 的观念。每月都为学生做好限时训练安排,使学生在实战的环境中提高速度和准确度,以适应高考。
五、细心观察学生,注重心理疏导。
高三的学生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心事重,压力大,普遍存在考前惧怕、考后焦虑、烦躁、彷徨、不知所措甚至丧失信心、破罐破摔等心理问题。这些现象詹老师都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所以每次大考都会用心做好细致的考前具体指导和考后心理疏导工作,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学生们轻装前行。数学是整个高中阶段学习难度最大、学生用时最多的学科,学生普遍存在畏难和恐惧心理。针对这一特点,詹主任请本校数学名师田卫东主任结合本届高三学生现有的数学水平,出了一套符合学生阶段特征的高质量的数学卷,专门组织高三学生进行了一次特殊的数学考试。之后,特邀田主任从出题目的、答题情况、答题策略、高考出题预测等角度为学生做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数学心理疏导和学法指导。从而,削减了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数学成绩有明显提升。
年级主任是个苦差事,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统帅一千五百名师生的庞大队伍,对于年近五十的女人来说更是对身心的极大挑战。当问及她送走这届学生的最大感受时,她满含热泪地说: "一路走来,步履坚实,再苦再累,无怨无悔" !